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32215
大小:4.2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20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班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尊老爱幼新风主题班会弘扬中华美德中华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改造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美德的基
2、本内容中华美德之爱国篇中华美德之明礼篇中华美德之诚信篇中华美德之孝道篇中华美德之明礼篇--程门立雪“程门立雪”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是将乐县人,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能作赋,人称神童。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对某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为求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
3、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杨时得到老师真传,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中华美德之明礼篇--六尺巷安徽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
4、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耸立,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中华美德之诚信篇--曾子杀猪曾子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她的孩子哭
5、着叫着,也要跟着妈妈上街。妈妈骗他说:“你回去吧,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从街上回来,看见曾子正在准备杀猪给孩子吃,妻子急忙阻止他。“怎么啦,你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吗?我原是说着骗骗孩子的。”曾子说:“对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呢?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跟父母学的,你撒谎欺骗了孩子,这是不对的。”曾子最终把猪杀了。中华美德之诚信篇--立木取信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
6、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同样是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早在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匆匆赶到,最后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褒姒一
7、笑的花招后而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怀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再燃烽火而诸侯一个未到,因为谁也不愿再上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华美德之诚信篇--烽火戏诸侯青少年道德状况分析--失信现象泛滥青少年道德状况分析--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乱踏草坪青少年道德状况分析—信仰的迷失青少年道德状况分析—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独在异乡为
8、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