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

ID:25627677

大小:126.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21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_第1页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_第2页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_第3页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_第4页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记者如何「记实避祸」?:传播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本土研究

2、第1 [摘要]本研究探讨记者在本土情境下报导新闻时,可能遭遇什麽样的外力干预,而记者又采取何种策略来回应外力、突破情境限制。研究者深度访谈廿八位元记者,结果发现:记者可能遭受来自政治人物、商业巨子、黑道大哥和消息的诉讼威胁、暴力威胁、新闻断线威胁、升迁威胁;记者爲了化解这些威胁、又想把自己认知的「事实」传播出去,会以客观、模糊、变造、联想等写作策略,搭配无欲则刚、疏通折冲、相互掩护、迂回转战等人际互动策略来进行报导。[关键字]壹、前言:记实与避祸的两难习题一九

3、九四在十二月十三日凌晨,当时的屏东县议会议长郑太吉,带着县议员在内的手下七、八人,到经营赌场的潮州人锺源峰家,按门铃叫出锺,更在锺母面前开了两枪杀锺、手下随即补以乱枪,锺母跪求无效,报案指控郑太吉带头杀人。第二天(十四日),各报都报导锺源峰被杀,但对凶嫌是谁却讳莫如深,只模糊写着「疑与屏东一政坛人士有关」(中国时报)、「死者母亲目击带头按铃者系一民代」(自由时报);即使到了十六日,立委蔡式渊公开点名郑太吉开第一枪时,报纸仍是欲言又止,有的写出蔡式渊「在质询中指名道姓指出涉嫌人」却不写这个涉嫌人是谁(联合报),有的内文点

4、名、标题却仍写「屏东议坛郑姓人士」(中国时报)。不仅如此,报导这桩血案的记者几乎全未具名,以「本报讯」、「屏东讯」取代「记者某某某屏东报导」。记者为什麽反常的不具名报导?为什麽在目击者和立委点名涉嫌人时仍不写出「郑太吉」三个字?研究者曾在一九九五年八月,访问一位主导此一新闻处理的报社决策主管,他指出,郑太吉在屏东有权有势、有枪有獠猡,且在锺案发生前不久刚率众砸过一家报社,记者忌惮他的凶狠,所以既不敢点他的名,也不敢具名报导;报社为了记者身家安全,不仅接受如此模糊的报导,更买了两件防弹衣,送到屏东给记者护身。从这个案例,

5、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报导是记者与社会情境互动的动态过程,更具体的说:1、记者在报导涉及有权势者的负面新闻时,并未把自己发掘、认知的「事实」全部写出来,而且没写出、没写明的往往是最关键的资讯。2、记者没写出、没写明关键的负面「事实」,是因为他们遭遇、感受到来自社会情境中有权势者的威胁,害怕被报复。3、记者试图在写出「事实」(记实)、与避免遭到报复(避祸)间求取平衡点,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就是「记实」理想与「避祸」现实妥协的产物。本研究把记者处在各种势力交相激荡的社会情境中,既想「记实」又要「避祸」的报导方式,称为「记实避

6、祸」的报导策略。郑太吉杀人事件中的「记实避祸」报导现象,绝非特例。本研究之一曾任报社编辑六年余,主编过社会新闻版、政治新闻版和头版,多次亲手处理类似案例;另一研究者为新闻研究所与报社的建教合作生,多次在报社实习,时间合计达五个月,也见过和听过不少案例。两个研究者在媒体的不同位置参与观察,却都发现「如何记实避祸」是当前台湾新闻记者经常面临的难题,加上同为一个研究计划成员,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经验,因而决定合力进行本研究。本研究认为「记实避祸」涉及「情境为何」、「如何适应」两个关键问题,因此以下列两个问题作为探讨重点:

7、1、新闻报导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外力的干预?这些外力又如何对记者进行干预?(情境问题)2、报导者如何化解外力的干预?他们采取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的内容为何?(适应问题)贰、文献探讨锺蔚文等人(1996)在探讨新闻记者知识的本质时指出:记者的工作是十分社会性的,不只要处理资讯(如采访写作),更要进行人际互动(如布线);因此,要研究记者,不仅要考虑他个人的因素,也必须考虑他的工作性质和所处情境(例如在华人社会人际互动智能似乎特别重要),并且应将研究焦点放在记者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上,观察并分析记者如何适应工作与情境的变局。本

8、论文研究记者如何「记实避祸」,要探讨的正是:记者在台湾的社会情境下报导新闻时,可能遭遇什麽样的外力干预,而记者又采取什麽样的策略来回应外力、适应情境。本节探讨有关记者工作情境和报导策略的文献:首先将依循历史文化脉络,检视中国史官和文人记事写作的情境及其因应策略;然後从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中,整理出当代新闻产制的影响因素和记者的报导策略。一、「记实避祸」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再现「真实」,往往是要冒着杀头危险的勇敢事业。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太史兄弟,先後秉笔直书「崔杼(宰相)弑其君」,结果二颗人头接连落地(谢苍霖、万芳珍

9、,1991:81-82);明朝方孝儒被逼为夺得帝位的燕王(明成祖)起草诏书时,挥笔直斥「燕贼篡位」,换来十族被诛,二千人丧命(胡奇光,1993:96-97)。於是,如何再现「真实」又能保全身家性命,成为史官的最大挑战。lunaker&Reese(1996)把影响媒介内容的力量,依其产生的,由内而外区分成个人、媒介常规、媒介组织、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