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25997
大小:5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1
《智慧城市的智慧建造刘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慧城市的智慧建造·发布时间:2014-08-06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xiejg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城市的运营与管理、城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社会与民生、城市的经济产业五大核心功能系统构成。智慧城市是城市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促进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之间的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城市的特征是人、建筑和交通等的高度集中,作为人衣食住行中很重要角色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如何做到智慧,是城市能否智慧化的关键环节。一智慧建筑与智慧城
2、市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城市”乃至美丽中国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 智慧城市是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如何做到智慧,是城市能否智慧化和人们在城市中生活能否更美好的关键环节。因此智慧城市要求以“绿色、智能、宜居”的智慧建筑来满足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智慧运
3、行。1)智慧城市要求绿色的建筑 我国目前建设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三分之一,建筑运营过程中也存在高能耗的问题,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减排,集约低碳对于发展节能型社会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智慧城市要求智能的建筑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
4、要求。这就需要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结合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智能、便利的环境。3)智慧城市要求舒适宜居的建筑 舒适宜居的建筑是我国发展“宜居城市”的要求。“十二五”提出我国城市发展思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降低能耗为基础,以和谐、生态环保、宜居等为原则。宜居的建筑是指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等功能健全,能满足节能、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舒适性需求的时代型建筑。他是城市及世界可持
5、续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载体。二智慧建造的概念和内涵 智慧城市要求智能、绿色、宜居的智慧建筑,并要求有一个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建造过程来支撑,这就需要智慧建造。这也对建筑行业及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图4.4.2.1智慧建造的框架 如图4.4.2.1所示,智慧建造就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建设参与各方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让我们对建筑有更透彻的感知,让我们之间有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让建筑有更深入的智能化,实现“绿色、智能、宜居”的智慧建筑,来满足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和智
6、慧运行。 智慧建造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如图4.4.2.2所示: 图4.4.2.2智慧建造的内涵 从范围上来讲,智慧建造包含了一个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包含规划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以及整个建筑拆除阶段。 从技术上来讲,智慧建造是以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管理(D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 从特征上来讲,智慧建造充分体现了感知化、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感知层利用传感器、终端设备等来感知物体和环境的状态并采集数据和信息交
7、互,通过三网(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传输到应用层的各种应用系统,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设计、智慧施工、智慧运维、智慧监管等参建各方的智慧管理。 最终实现建造全过程以及建成后的智慧、互联、协同的目标。三智慧建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实现智慧建造需要信息化手段来支撑,需要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和核心业务规划适用的解决方案。智慧建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就是以PM(项目管理)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建造的过程,使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智慧建筑。即智慧建造
8、信息化应用架构4MC。 图4.4.3.1智慧建造信息化应用架构 如图4.4.3.1所示,智慧建造信息化应用架构4MC主要包括平台层、应用层、终端层三个层。 平台层可基于云计算技术(CloudComputin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