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

ID:25614125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_第1页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_第2页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_第3页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_第4页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粮食价格机制的缺陷及及完善论文.freel2,以后粮食连续5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第二次波动是在1989年,为改变粮食生产不景气的局面,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带来粮食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199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4500亿kg,然而各地都相继出现了“卖粮难”的局面。第三次是1995~1998年,国家实行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特别是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全国人均占有粮食达385kg。然而,1996年下半年又出现“卖粮难”,粮价下跌并在低谷徘徊,一直持续到2002年。第四次是2003年10月以来

2、,粮食价格走出自1998年以来长达6年的低迷态势,粮价持强劲攀升势态,其涨幅之大,上升速度之快,为历史罕见,与以往相比,这次粮价上涨主要是粮食连年减产、多年粮食消费持续大于当年产量引起的粮食库存和粮食供给下降导致的,总体上是粮食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4构建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机制的对策4.1将分散的粮食市场代之以体系健全的三级粮食批发市场当前,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城乡集贸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突破80000个。然而,这些包括调节粮食在内的集贸市场只是市场的初级形式,仅能在

3、小范围内调节粮食的供给,难以左右粮食价格。粮食批发市场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价格形成功能也在逐步增强,但一些自发形成的非政府投资的市场,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有相当一部分批发市场难以体现批发的功能,有的只依赖每年1~2次的粮食展销交易会支撑门面,成为“空壳市场”。批发市场在省际间粮食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自律机制等问题。要逐步形成粮食批发市场的价格机制。规范化的粮食批发市场的价格形成应实行拍卖原则,公开叫价,以保证公平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以下要

4、求:首先,批发市场的功能要完善。能正常发挥交易、服务、信息、监督等功能,通过公开交易、公开价格和数量,对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挥导向作用;其次,交易要灵活。要突破单一的交易方式,既可以直接进场,也可以委托代理;既可以现货交易,又可以预约成交;第三,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要完整统一。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批发市场不能搞区域封锁,各层次的批发市场既有机联系,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4.2将当前作用十分有限的期货交易发展为功能较为完备的粮食期货市场当前,期货市场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条件已经具备,应积极培育

5、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首先,要培育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应积极借鉴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对期市的投资主体不要多加限制,积极培育大机构投资者,并拓宽其融资渠道,允许各种投资基金进入粮食期货市场,要按照规模、资信程度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分类管理,允许资信良好、规模较大的经纪公司具有代客理财和自营资格;其次,培育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用户。鼓励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的市场手段。一方面可以使粮食期货市场增加重要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可以推

6、进国有粮食企业加大改革力度,使其通过参与粮食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在回避价格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鉴于当前中国粮食期货市场处于初期培育阶段,可大力推广合同采购为主的购销方式(如订单农业)和拍卖方式。合同采购方式类似于期货交易,能稳定粮食的市场供应量,并按计划均衡上市,有利于粮食价格的稳定,可以减少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市场风险,从而起到稳定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的作用。在期货市场的监管上,应在规范现货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交易所”为架构的三级监管体制,使交易所真正成为会员自我管理的组织,发挥

7、其连接市场和政府的纽带作用。4.3将发育不健全的市场主体培育成行为规范、自主经营的经营主体中国粮食流通主体总体上呈现弱质特征。粮食生产者的弱质性表现在经营土地规模小,单家独户分散生产,文化和科技水平低。粮食经营者的弱质性集中体现在从事批发业务的80%和零售业务的50%,国有粮食企业至今仍然存在企业机构臃肿和冗员过多问题。2004年底,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人数仍为104.7万人,企业总数为20522个,且机制不活,效益低下,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近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老账”、“老粮”和“

8、老人”等历史包袱仍未完全消除。私营、个体等其他成分的粮食流通企业总共不到20%的比重,不仅质量上无法取得市场主动权,数量上也显得势单力薄。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政府除以独资或控股的形式保持对国家储备、粮食外贸等少数大型企业的适度控制之外,应放活一般竞争性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环境。使其走向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