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

ID:25580105

大小:62.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解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一、解题技巧:1、仔仔细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不可画蛇添足。在拿到阅读题时,首先要仔细的审题,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切忌粗心大意,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看清楚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可以把问题的要点、重点圈起来,防止看错题目要求。另外,做题时不可画蛇添足。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2、先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不可断章取义。一般来说,做题目时,我们要先把文章整体读一遍,

2、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读。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要在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只有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做题时不要急于求成,断章取义。有些同学喜欢直接看题目读文章,看到一点“内容”就直接做题了,这样很容易曲解作者的意图,容易中出题者的“圈套”。3、确定题目“答案”区域,深入思考再下笔。4在文章有了整体

3、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要反复琢磨题目,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内容圈画出来,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二、解题方法:1、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

4、,迅速确定答案。2、问答题(包括概括段落大意)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阅读,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

5、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4。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4、用文中“原话”解题有些题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

6、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5、自由发挥题这种题目答题力求言之有理。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我们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

7、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5、其它类型题目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4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