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62411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1
《浅议初中数学探究教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数学探究教学问题张茂林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五中学678311摘要:数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異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宄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木文分析了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以及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一、根据知识重难点设计问题教学中的重难点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解决,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并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兵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在明确重难点后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
2、牛.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逐步解决问题。为了突出重难点知识,教师科学设计好探宄性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兵有较强的挑战性、探索性和实用性,并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运用多种模型来分析和求解。如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之类的问题,代数求值、不等式和图形面积等问题,我针对系列探究性问题适时抛给学生,既能强化课木知识的掌握,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对系列问题一定要及时通过类比、发散联想发现问题,从简单图形性质过渡到复杂图形性质的探究。譬如,学生在学习四边形之后,联想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自然会产生四边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探究;乂如学生探究了正方
3、体的各种截面的形状后,自然会想到其他几何时截面的探究,如矩形的折叠问题。二、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牛.活实际,因此,教师只有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或者生产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分式的意义》一课时,结合学校正在幵展文化周活动,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学校举办文化周,要求学生进行小制作比赛,现规定每班要交4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33名冋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X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2.如果规定每班要交丫件作品。甲班有41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
4、少件?如果乙班有X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两个班学生一起制作B件,则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此的问题设置,增加了由具体的数过渡到字母的过程,通俗易懂,既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字母代表数的意义,很容易得出分式的概念,又能潜移默化地感知理解函数内涵。当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他们有关的实际问题构建教学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三、根据开放性特点设计问题基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解题方法也是统一化的。但是,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所谓开放性指的是构成命题的要素、思想方法、解决
5、策略不确定性。由于问题条件的不断变换,问题背景的多样性,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百花齐放。这样的开放,决定了问题解决的吋间和空间一定得开放,课内不能解决的探究可能延伸到课外,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既然有些问题指向不确定,解答的方法也不能独一,这就要求学生不迷恋教师的“教”,更不能从“本本”出发,应该大胆地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奥妙,使他们在解题中形成创造性的心理状态,不但能达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美妙境界,而ii能较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激发不冋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四、根据
6、逻辑思维规律设计问题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问题设计应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易到难,拾级而上。问题设计的难易度应掌握在大多数学生可以解决,并从中获得必要经验和成就的动机。我在设计问题吋坚持“逻辑严密,引人入胜”为原则,问题中加入适当的直观材料。如形成性问题应提供大量感性材料或典型的例子,运用直观可以猜测到结论和验证一般结论,运用已奋的说理知识推理证明,最后把证明的结论运用到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问题的形式上注重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第一个问题一般应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特点;中间问题则注重层次递进,富有挑战性,适量增加类比和实际应用的问题,从而巩固学生基
7、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后续问题应体现总结性的,让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往往能够根据前面的问题模式,模仿提出问题,从而奋利于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五、结语探宄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并培养探宄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探究教学不是先将数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资料、猜想、论证等,自己得出数学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数学的新的认识,并培养数学探宄的能力。通过数学探宄教学,可以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吋,能更容易地激活
8、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