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59233
大小:62.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甲醇汽油注意点》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于我国石油依赖进口程度不断加大,加上我国汽车产量不断增长,石油消耗也不断增长,因此我国在"十五"期间的国家"863"计划中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三纵三横"研究开发布局。"三横"是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纵"是指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 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农产品资源,因此,发展甲醇和乙醇作为汽车的燃料,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大众就曾推出了以甲醇为混合燃料的桑塔纳轿车。 一、利用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甲醇,开发甲醇汽车 我国是一个富煤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1998年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煤
2、炭保有储量为10070.7亿吨,煤炭可采储量为7650亿吨。因此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化石能源。我国特定的资源状况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征。 因此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继续存在下去。从我国来看,立足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寻找替代燃料,弥补石油供应量不足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从资源角度考虑,为实施煤制甲醇作为能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五"期间由国家科委组织、交通部负责将甲醇渗烧汽油研究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山西组织有480辆汽车,并建有4个加油站的营运规模。"七五"期间,由国家科委组织,中科院负责将北内的492发动机改烧甲醇(M85以上)技术列入攻关项目。"八五"期间,
3、进行中、德M100科技合作项目,有8辆桑塔纳轿车在北京行驶,并建有一个加油站。同期,国家继续将低比例M3、M5甲醇燃料应用列入攻关计划。在四川、重庆等地有数百辆汽车投入运营试验。 多年来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进行了相应甲醇燃料应用的开发研究。1996年由国家科委和福特汽车公司组织中科院、清华大学、化工部、山西省等单位参加并完成"中国山西和其他富煤地区把煤转化汽车燃料及其应用的经济、环境和能源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估"的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由国家科委推荐,原国家经贸委于1997年对国家甲醇燃料汽车试验示范项目立项,由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组建50辆甲醇轻型客车队进行商业化试验示
4、范。 二、甲醇汽车的开发 1、甲醇燃料的特点 1)甲醇含氧量高、热值低(约为汽油的一半)。甲醇存在自供氧效应,减少了CO生成的条件,使CO较多地转变为CO2,因此CO、HC排放减少,但NOx排放与汽油车相当。理论空燃比下混合气热值与汽油相当,因此汽车使用甲醇燃料,动力性不会降低。 2)甲醇辛烷值高,汽油车改用甲醇燃料可提高压缩比,因此甲醇是汽油车良好的代用燃料。 3)甲醇的沸点低,有助于形成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 4)甲醇蒸气压比汽油低,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 5)甲醇的汽化潜热是汽油3倍多,导致起动困难,但可提高充气效率。 6)甲醇的着火极限比汽油宽,能在稀混合气状态下
5、工作。 7)甲醇的火焰传播速度比汽油高。 8)甲醇的着火性差,十六烷值只有3,比柴油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中燃用甲醇燃料较困难。 2、甲醇汽车的研制 由于甲醇燃料理化性能接近汽油,在汽油机上使用甲醇燃料,发动机不需做大的变动,甲醇与汽油相溶性较好,可实现各种比例掺烧。 甲醇燃料在汽油机上使用是从低比例掺烧(M15甲醇占15%)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高比例(M85~M100)掺烧。美国从1987年开始开发柔性燃料汽车(FFV:FlexibleFuelVehicle),对甲醇、汽油、汽油和甲醇的混合物都能应用。日本搞甲醇专用车不搞柔性燃料车(FFV)。目前经过几十年研究开发,
6、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许多国家已经过中等规模车队的应用阶段。 国内甲醇燃料已在夏利、桑塔纳轿车上进行应用试验,原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研制了M85夏利甲醇车。山西云岗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了全甲醇(M100)汽车燃烧装置已通过鉴定。从1996年~2000年7月开发了6600轻客电喷甲醇汽车。目前已在越野车、捷达轿车、6600轻客、微型车上安装使用,效果良好。 3、甲醇燃料的应用 (1)汽油掺烧甲醇 "七五"期间,原国家科委在山西省曾组织较大规模甲醇汽油掺烧试验示范,掺烧比例为15%~25%甲醇。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低比例掺烧甲醇(M3~M5)和纯汽油燃料比较,现有汽车和发动机
7、不需做任何变动,不增加任何改动成本,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度。因此,低比例甲醇和汽油掺烧技术是最具适用的甲醇能源利用形式。 (2)甲醇燃料(M85~M100) 通过国家甲醇汽车示范工程50辆甲醇轻客试验示范,国内自行开发495M85多点电喷发动机已开发成功应用在轻客上使用。 4、采用M85~M100甲醇汽车应改进的零部件 由于甲醇在生产、储运过程中会产生的可溶性酸、胶质、氯化物、水份等对汽车零部件有不利的影响,需对汽车部分零部件进行必要的改进。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