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58853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1
《浅析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郝玉强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己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工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计算机知识不再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所独享。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当人类社会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为适应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计算机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文章就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培养模式。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行教育体制和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思想仍在影响着计算机教育。①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现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
3、性,存在理论知识过多、课程内容老化、教材滞后于技术发展、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②课程体系陈旧,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基木上还是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缺少弹性,也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早己被行业淘汰的内容依旧出现在教学内容中。③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普遍缺乏办学特色。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模式类似,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定位,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色。二、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建议上述问题制约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
4、育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认真分析、总结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界正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笔者认为改革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项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职
5、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内容。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因此把工作内容与学4内容相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0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的全面改革与创新。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均无法保证。“以学生
6、为中心”己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得以实施。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三、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①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构建基本技能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专项综合技能实践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发挥校外实AI基地作用,大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强化顶岗实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外基地的师资和生产环境,积极推行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项目教学、课题培养、任务驱动等方法,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企业真实项0任务
7、,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使学>J融于工作中、课堂融于实习中,讲、练、做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③教学评价反馈。教学评价反馈决定教学的决策和教学两大主体的教、学行为,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教学评价及吋、有效和快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评价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学生作业在线评价、在线答疑、教师邮件系统、讨论论坛、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考试是考查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冇效的评价,计算机专业在教学门户系统建立了专业考试题库和考试系统,有效地推动了教考分离,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教、学得到了有效监控。总之,树立创新教育新观念
8、,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神圣而崇高、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是高校教师光荣的历史使命。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努力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素质高”的富有创造性、时代感、责任感的高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