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55174
大小: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1
《爱因斯坦的意义整体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爱因斯坦的意义整体论论文整体论以及其中蕴含的不充分决定论(经验无法充分地决定理论的取舍)是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的整体论直接受惠于迪昂(以及彭加勒),并在与石里克的通信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中加以磨砺和精制,最终先于奎因两年明确将其发展为意义整体论,从而在科学哲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一、爱因斯坦受惠于迪昂迪昂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1906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科学哲学名著《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以下简称《结构》),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独创性的整体论(holism)思想。迪昂的整体
2、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概括如下。H1:物理学理论是一个整体,比较只能是理论描述与观察资料两个系统的整体比较。H2:不可能把孤立的假设和假设群与理论分离开来加以检验。H3:实验无法绝对自主地证实、反驳或否决一个理论。H4:判决实验不可能,归缪法在物理学中行不通。H5:观察和实验渗透、负荷、承诺理论.freel)八大内涵中的C4(判决实验不可能),C5(理论的经验内容在约定变化下是不变量),C6(理论多元论),C7(隐含本体论的约定性和真关系的实在性)相同或相近。其中,H3、H4以及H5、H6、H7、H8都体现了不充分决定论的思
3、想。据霍华德的详尽研究,爱因斯坦很可能在1909年秋就首次获知迪昂的《结构》,并在此后读了它。事情是这样的:阿德勒在1906年秋读了马赫的《认识与谬误》第二版(1906),马赫在序言及正文中多次盛赞迪昂的《结构》,并强调他们之间的一致。原来,马赫已经向出版商巴思(Barth)推荐翻译此书,巴思约请阿德勒担当译者。就这样,《结构》的德文版于1908年出版,马赫和阿德勒分别写了序言和译者前言,都强调了马赫与迪昂的广泛一致,而缩小了二人的思想差异(整体论与马赫哲学本来不很相容,当时无论马赫还是马赫的追随者都未能清楚、深刻地指出这一点)
4、。在1909年秋至1911年3月,爱因斯坦和阿德勒住在苏黎世同一幢公寓的上、下层,他们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一起讨论科学和哲学问题。因此,爱因斯坦不可能不了解《结构》,这也可以从他1918年9月25日给斯图迪的信(信中提及该书)得到印证。爱因斯坦读过《结构》并对它有兴趣,也可以从以下事实得到旁证。第一,爱因斯坦当时还是马赫的热情推崇者。第二,弗兰克是马赫的积极追随者和迪昂的《力学进化》德文本(1912)的译者,他与爱因斯坦过从甚密,可能会促使爱因斯坦对迪昂发生兴趣。第三,迪昂的整体论对纽拉特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纽拉特可能也是爱因
5、斯坦整体论思想的一个源泉。奥本海默在1940年与爱因斯坦讨论过纽拉特著名的干船坞比喻。第四,在世纪之交的科学哲学语境中,主要不是实在论与工具论之争,而是约定论与新康德主义之争。在这种背景下,爱因斯坦显然会倾向于彭加勒和迪昂。第五,爱因斯坦早年构筑相对论时对假设的重视,对深刻的原理理论的追求,对相对论逻辑完整性和基础牢固性的坚信,以及对考夫曼所谓的判决实验的怀疑,显然是在约定论、理性论和整体论的思想引导下的作为,或者起码也会使他对整体论产生同情和好感。在这里尚须指明的是,彭加勒的整体论思想(尤其是他的约定论的或整体论的不充分决定论
6、)也可能影响爱因斯坦。二、走向意义整体论爱因斯坦是从汲取迪昂的理论整体论开始逐渐走向意义整体论的,并在1949年达到目标。下面,我们拟尽可能开列一个详细的时间表,顺便稍作评论。如前所述,爱因基斯坦在1909~1910年间就接受了迪昂的整体论思想。他正确地看到,迪昂的思想比马赫的实证论能更多地使经验容纳假设和深刻的理论。因为它要求经验的有效不是针对单个科学概念和命题,而是针对整个理论本体;同时经验也不是以单个的观察和实验面对理论,而是以经验的总和与之对应。紧接着在19l0~1911年冬季学期,他就诉诸理论和经验之间关系的整体论观点
7、,以削弱初学物理的学生把一个确定的量归因于物体内每一点的电荷,尽管这样的点是达不到检验粒子的:“我们建立起一个概念体系,它的个别部分并不对应于经验事实。而只有理论资料的某个总和才与经验事实的某个总和对应。我们再次把电场强度的矢量定义为施加在有质物体内部单位正电荷上的机械力的矢量。但是,这样定义的力不再是实验可以直接达到的。正是理论结构的一部分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是真或是假,即对应于或不对应于经验。”不难看出,这与迪昂的H1、H2(以及H3中的部分内容)完全符合。在1915~1921年间,爱因斯坦和石里克都具有迪昂和彭加勒的整体论
8、和约定论的不充分决定性思想,并在通信中切磋琢磨。石里克关于不充分决定论的许多讨论是从爱因斯坦的丰富评论中引出的,他赞同仅有经验不能毫不含糊地决定我们的理论选择。爱因斯坦同意简单性必然是我们在经验上等价的理论中选择的向导,但是他最终还是诉诸外部的确认。他对不充分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