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46650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参见表1)。 在中俄贸易中,中方的进口大于出口,且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贸易
2、差额逐年上升。这主要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和统计口径有关。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为主,从俄进口的商品则以飞机、钢坯、肥料、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军工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造成了中方的进口商品金额超出了出口。2002年中国对俄贸易逆差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边境地区逐步将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旅游购物纳入了海关统计。表1 中国对俄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影响未来双边贸易发展最主要因素是
3、各自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中、俄经济都能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双边的贸易往来还将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IMF、OECD等组织的预测,中、俄两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依然稳定。因此,可以判断双边的贸易将继续扩大。在贸易的商品结构方面,我国对俄出口的传统商品,如服装、鞋帽等虽仍将占主要地位,但比重将会降低;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会进一步增加;从俄进口的商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中俄双方投资活跃,但规模有限 在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日趋活跃。截至2002年9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并备案的在俄中资企业有47
4、4家,总投资规模3.03亿美元,主要从事贸易、微电子、通讯、家用电器组装、木材加工等;俄在华投资项目共1383个,合同外资金额7.06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核电、汽车、农机组装和化工领域,经济学论文《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但双方相互投资的规模都不大,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只占俄年吸收外资的6%;俄在华投资则不到中国吸收外资的1%。 俄罗斯对华投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投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建筑业、批发零售商业餐饮业和科技研究技术咨询行业,20
5、01年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8.5%、15.9%、6.1%、5.9%和3.2%(根据DRC数据库计算)。总体上看,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本、韩国等来源的投资企业。 中国在俄罗斯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
6、地区,涉及贸易、餐饮业、轻纺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通讯、微电子技术、木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总体上看,对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多数与双边贸易活动直接相关,营业范围更多集中在一般消费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方面。目前中国的TCL、春兰、华为等知名家电和电子企业已在俄罗斯投资发展业务。 囿于俄罗斯的资金现状,俄对中的投资在未来几年仍会保持在现有水平。但中对俄的投资却有可能出现明显增长,这主要是受我国进一步放松对企业“走出去”限制的影响。近来,我国从外汇管理、审批等环节放松了对企业境外投资的限制,有
7、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法制环境的改善,到俄罗斯投资的企业将会增加。 (三)中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潜力巨大[1][2][3][4][5]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2 第2篇WTO与企业财务管理 〖预览〗一、入世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必定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加入WTO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要求
8、及与有关WTO成员国达成的双边协议,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人的范围和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对企业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第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但同时也派生出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