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ID:25510065

大小:124.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1页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2页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3页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4页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夜大本科毕业综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学生姓名:孟晓娜指导教师:魏力专业:护理学班级:护本三班学号:52定稿日期2012年2月5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孟晓娜武清区人民医院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发病率及各种危险因素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药物治疗以及各种预防方法等研究结果的阐述,总结了级别不同的各种危险因素,介绍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预防性护理方法的新进展,并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健康管理努

2、力使其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益处,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治疗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ksm,PE),因此,有效的DVT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DVT的预防护理进展进行综述。1发病率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000—200000。在一般致命性外伤的伤员中,60%发

3、生下肢DVT,手术平均并发率为25%~30%,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约200万人。以前认为DVT多发生于欧美人种,【1】亚洲人少见,但关振鹏等报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DVT发生率为40%-80%,髋部骨折术下肢DVT发生率为10%-20%,我国近年亦有上升趋势,心力衰竭、脑卒中、肿瘤及骨折伤病的下肢DVT发病【2】率为4.2%,DVT患者中PE的发生率为11.1%。上述数字充分说明,下肢DVT的发病率已达到惊人的程。2危险因素血液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3】,最常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包括V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

4、和抗凝血酶缺乏等。另外,一些疾病的治疗也可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如恶性肿瘤治疗、服用雌激素等。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还包括:①急性感染,尤其是手术部位的感染,可使发病率明显增高:②血型A型血人群D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血型人群。口服避孕药或A型血妊娠年轻妇女,其DVT的发生率是O型血的3.2倍;③脑卒中患者,如果不给任何干预措施,30%-4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4】DVT:⑤其他吸烟、肥胖、静脉曲张、中心静脉置管、肾病综合征、【5】心肌梗死等亦是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虽然单一因素并不构成危险【6】因素,但多因素的存在是最危险的。观察发现,年龄、心肺功能

5、不全、卧床时间与DVT的发生关系较密切,左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缘于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右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7】的压迫。3预防有DVT病史者,其DVT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次发生DVT者,因此预防DVT比治疗更为重要。3.1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1)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2)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师、护士。(3)劝其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4)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避免因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造成

6、活动受限,【8】使下肢静脉血流处于淤滞状态。3.2穿刺部位的选择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临床上做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穿刺部位。对DVT高危患者,护士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保护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必须反复穿刺抽血,可选择一处血管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后用肝素钠盐水【9】封管,同一静脉持续输液时间不超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患有组织缺氧、酸中毒、硬肿症等疾病的新生儿采血时,避免股动、静脉穿刺,可选用头皮血管或桡动脉采血。3.3预防性护理通

7、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机械压迫等方法改变肢体血流淤滞状态。(1)主动运动,大手术后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还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在麻醉未醒前进行被动活动,如足踝部的内外翻,屈伸,环转运动;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从跟腱至下而上挤压运动或拍打,膝关节的伸屈等。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运动,【10】多做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以预防DVT。(2)周围性充气加压(IPC)。在单纯双下肢固定间歇加压装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足、小腿、大腿独立可变间歇加压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充气加压模式

8、及不同的充气加压顺序,有效地预防了各个静脉段的血栓,静脉充盈反馈系统则通过探测患者的不同肢端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