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07300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
2、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3、提
3、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
4、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敢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
5、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
6、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
7、"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又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
8、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