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

ID:25472580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_第1页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_第2页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_第3页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_第4页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绩效、原因、对策——农户经论文关键词:财政农业投资效果 农户理性经济行为 二元经济结构论文摘要: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中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与农户理性经济行为不兼容,财政支农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财政支农政策效果。为改善财政支农效果,必须优化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结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提出: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反思财政对农业投资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独特的地位、作用和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稳定农业生产,保证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

2、公平等。财政支农政策目标体系内部各项目标之间关系较为复杂,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性。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协调财政政策目标,对于提高财政支农绩效,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财政对农业的投人总量也逐年增长,但其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却在降低。从绝对量来看,财政对农业投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了20.1倍,而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从1978年的13.43%下降到7.85%。与此同时,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主要粮食产量和农民纯收人增加的各项目标和各项

3、目标协调程度来看,效果均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已有的关于财政支农绩效的实证研究都是检验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和主要粮食产量的影响。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就业领域扩大和农民收人的多元化,应该用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收入的产业结构对农民第一产业收人和主要粮食产量等的影响来衡量。为此,利用1978一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结构数据以及农民收人产业结构等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第一产业收人和主要粮食产量作实证分析,以真实反应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揭示财政支农支出中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分析财政支农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微观主体行为模式

4、对财政支农绩效的影响,为提高财政支农绩效提供理论支撑。从影响农民第一产业收人的财政支出来看,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第一产业收人增加0.61亿元;农民第一产业收人占总收人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减少2615.75亿元。主要粮食产量和财政收人对农民第一产业收人有显着影响,但主要粮食产量对农民第一产业收人的弹性系数很小为0.035,即主要粮食产量增加1亿公斤,农民第一产业收人仅增加0.035亿元。财政支农支出对滞后一期农民第一产业收人的弹性系数为0.75,即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下一年第一产业收人增加0.75亿元。农民收人结构对农民第一产

5、业收人没有显着性影响。从影响主要粮食产量的财政支出因素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绝对额对主要粮食产量没有显着影响;农民第一产业收人比重提高对主要粮食产量有显着负面影响,即农民第一产业收人比重提高导致主要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从以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第一产业收人,但对增加主要粮食产量的效果并不明显,农产品产量增加对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增长的作用非常有限。财政支农效果有待改善,支农政策目标系统内容各子目标兼容性较差,主要体现在农民第一产业收人增加和主要粮食产量增加之间的关系不密切。  二、财政支农微观基础和政策传导机制农户是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

6、是财政支农政策的微观基础和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反应模式直接影响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的效果。研究我国特殊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农户行为目标、约束和模式是深人理解财政支农政策绩效的重要突破口。从财政支农政策目标看,宏观上包括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人,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生态环境等。财政支农政策应该为农户经济行为提供稳定的、目标明确的、预期稳定的导向,要尽量减少政策目标间的冲突,增强协调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农业和农村资源配置的主体,是财政支农政策落实的主体,其经济行为对财政支农政策的反应方式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效果。农

7、户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受要素察赋结构等因素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农村家庭经营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商品意识逐渐增强,家庭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的非农化经营不断发展,甚至成为家庭的主要收人。但是,传统农业内部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分散经营仍然是我国农村家庭经济的主要特征,所以,农户经营行为必然包含着传统农业中农户经济行为与整体经济市场化的矛盾,以致影响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效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理性经济行为模式表现为在制度和要素约束下追求家庭收人最大化。在行为目标上,农户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为主的效用最大化。家庭效用函数包括收人、

8、稳定、尊重等,由于收人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