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70157
大小:684.53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20
《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方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方案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11月目录一、建设基础1(一)专业现状1(二)需求分析2(三)思考5二、建设目标6(一)总体目标6(二)具体目标6三、建设内容9(一)校院对接,创新“三循环,多段式”人才培养模式9(二)“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建设32(三)基地建设33(四)课程建设35(五)教学团队建设39(六)教学运行与保障41(七)教学质量监控42(八)社会服务45四、建设进度46五、资金预算51六、预期效果52(一)“三循环、多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针灸推拿优秀高端
2、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范例53(二)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53(三)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及教学团队53(四)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效益显著54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54(一)思想保障54(二)制度保障54(三)组织保障55专业名称:针灸推拿专业代码:630108项目负责人:康凤河项目顾问:安钢项目组成员:方伟、潘荣菁、郭永红、赵克蕊、杜云、谢宜南陈子震(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贾明昭(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系主任)赵建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亚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郑万鹏(天津中
3、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现状针灸推拿专业自1999年开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来,在办学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基于针灸推拿过程,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实习紧密结合。学校与医院合作共同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注重教学研究,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面向社会开展中医技术培训,提供多项社会服务。针灸推拿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传统“大医精诚”底蕴,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技术规范,全面发展的优秀高端技能型针灸推拿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行业及康复保健机构
4、从事中医保健治疗工作。自1999年以来,先后录取了12届学员,现有在校生230多名,已经毕业学生600余人,他们分别走向了医疗单位和保健康复机构。历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已成为针灸推拿科室技术骨干和医疗保健机构的核心技术力量,有的甚至被部队医院破格任用和提拔。针灸推拿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保持在98%以上。近几年,在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针灸推拿专业随之建设和发展。建立了院校合作机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岗位核心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接近工作过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5、,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011年6月,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针灸推拿专业师生在“让生活更美好”专题展示会上进行了传统保健推拿教学成果展示,接待全国参会代表百余人次,深受大家的欢迎并得到与会专家好评。通过示范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现有校内“国医学习堂”针灸推拿实训基地面积达320平米,购置了先进教学设备和仪器,开出实训项目80项,基本满足现阶段教学需要,实训课开出率达100%。校外有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一级社区医院等多个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临床教学和实习的需要。现有古籍藏书二千余册,为
6、中医针灸推拿教学研究,探索专病特色疗法,办出针灸推拿专业特色,创出针灸推拿专业品牌提供了有利支持。在校院合作机制下选拔各医院中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针灸推拿专业现具有双师素质教师9名,其中兼职教授2名、兼职副教授1名,专职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1名,讲师2名,助教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4名,形成较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几年来出版了专业著作十余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与教学论文二十余篇,申报市级科研课题1项,在研局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科研课题3项,建设市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
7、门。(二)需求分析几千年来针灸推拿技能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中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我国社会医疗服务事业中发挥者越来越大作用。近二十年来,在全球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传统医学自然疗法被广泛接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办了针灸推拿专业教学。1.社会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进程继续加快,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疾病的无毒、无创、安全有
8、效的治疗要求逐步提高,对亚健康状态日益重视,保健强身意识不断增强,为针灸推拿传统自然疗法拓宽了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医学模式由原来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卫生服务的模式也发生了变革。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综合,实现从生理服务到心理服务,从医疗服务到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