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ID:25465709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_第1页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_第2页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_第3页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_第4页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省流动人口极化问题研究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农村与城镇无论在人口还是在经济方面都代表着明显的两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全国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也大大加速。在此过程中,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限制被逐渐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持续转移,形成中国人口迁移活动的特殊群体即流动人口。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最剧烈的变化就是流动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目前,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2.61亿,超过中国总人口的19%①,农村人口成为流

2、动人口的主体。亿万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田野涌入城市,投身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根据目前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格局和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预计在未来十年,贵州流动人口及其社会融合将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以农村人口流向城镇为主体的城乡极化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数据,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19%。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30.26万人,上升9.本文由.L.收集整理85个

3、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380.39万人。可见,贵州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城乡人口流动问题较为突出。加之,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黔中城市带,构建黔中城市群,带动全省城镇化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大城市(含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分别增加到9个、20个以上,发展形成一批小城市,城镇人口3/4在大中城市、1/4在小城市和建制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目前贵州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差异明显,城镇人口出生率低于农村,0-14岁年龄组儿童所占比重城镇也低于农村。与此相应,农

4、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又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系数高于城镇。有学者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对贵州城乡人口类型进行判断,发现市级行政区划的四个人口判断指标,都在老龄型范围之内,属标准的老龄型人口,镇级行政区划的三个人口指标在老龄型标准之内,属准老龄型人口,农村人口只有两个指标达到老龄型标准,属成年型晚期②。可见由于生育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在未来5-10年内全省城镇自增长人口将先于农村人口转入负增长,农村流向城镇的流动(迁移)人口将成为城镇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  2区域极化将呈现多元特征  1980-2000年受地区收入差距吸引

5、,贵州流动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极化现象中的单极特征十分明显。2000年以后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区域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沟通不断加深,分工协作也在不断拓展,并将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资源空间开发格局。按照近期出台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国家将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即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其中主要包括,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

6、为三条纵轴的体系。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要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预计受此影响,贵州流动人口分布也将逐步形成以两横三纵和新的大城市群、区域城市群为重心的三层结构格局,并以此改善过去流动人口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局面。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

7、服务管理司主持的一项调查同时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较低,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差别明显,相同行政区内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优于跨县、跨省流动的情况,且跨越的行政区划越大,社会融合程度越低,尤其是跨省区的农村流动人口,农村人和外来人的双重身份定位,更使他们在融合于城市生活和工作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障碍。而在人口学特征方面,上述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少年和中老年的社会融合程度较差,而农村青壮年的融合程度相对较高;农村男性的社会融合程度高于女性,凸现女性作为外来人和女性在区域融合中的双重弱势地位;未婚人群的融合水平高于已婚人群,

8、表明已婚人口由于受年龄和家庭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的意愿;受教育程度越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四类教育层次,流动人口的融合水平呈明显梯度上升,显现教育在扩展农村流动人口社会认同、交往能力及其技能的拓展作用。  3产业极化现象将随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