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ID:25461116

大小:71.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_第1页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_第2页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_第3页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_第4页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流与湖泊淤泥及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流与湖泊淤泥的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河流、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湖泊大面积的萎缩乃至消失,贮水量相应骤减,湖泊水质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1)湖泊萎缩与干涸,水面积锐

2、减以处于新疆北部的艾比湖为例:在20世纪40年代,湖面面积为1200km2,贮水量30.0×108m3。到1950年,湖泊面积尚有1070km2,到了20世纪80年代面积急剧缩小到500km2,贮水量也相应减少到7.0×108m3。(2)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加剧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

3、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湖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水库有12座,占调查水库总数的30%(见表1)。表1中国主要湖泊和水库营养状况分类结果统计指标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湖泊数量(个)95567占调查湖泊数(%)6.9041.9051.20湖泊面积(km2)5477.8016525.7011029.90占湖泊的总面积(%)16.6050.033

4、.4水库数量(个)101712占调查水库数(%)25.6043.6030.80水库容积(×105m3)37.36546.1073.94占设置库容(%)5.7083.1011.20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的11.4万km河长中,Ⅰ类水占4.9%,Ⅱ类水占24.0%,Ⅲ类水占29.8%,Ⅳ类水占16.1%,Ⅴ类水占8.1%,劣Ⅴ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3)湖泊围网养殖过度,生态系统受损随着湖泊围网养殖泛滥,面积不断扩大,许多湖泊的围网养殖已远远超出湖泊

5、本身所能容纳的能力,湖泊水生态系统被破坏,人工大量投放饵料又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4)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塞严重我国东部平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的淡水湖泊普遍存在着泥沙淤积的问题,其中以长江中游地区湖泊的泥沙淤积问题较为突出。如洞庭湖据多年平均入出湖沙量平衡资料计算,年入湖沙量达1.2895×108m3,年出湖沙量仅为0.3374×108m3,湖盆年淤积量0.9521×108m3,年淤积速率达3.7cm/a。目前洞庭湖湖盆因泥沙淤积已高出江汉平原地面5.0~7.0m。(5)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数湖泊的湖

6、湾区和沿岸的浅水湖区,都生长有数量较多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形成结构较为稳定的水生植被群落。湖体内其他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繁多,生物量亦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湖泊水体中溶解氧十分丰富,水色明亮,水质清澈,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湖区工业发展和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大量耗氧物质、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排入湖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湖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湖体内溶解氧不断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色发暗,原有的水生植被群落因缺氧和得不到光照而成片死亡,水体中其他水生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也随之减少,生物量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浮游植物(藻类),最终

7、形成以藻类为主体的富营养型的生态体系。河流、湖泊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各种来源的营养物质,经一系列河流、湖泊物理、化学及生化作用沉积于湖底,形成疏松、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盐的灰黑色淤泥。在河流、湖泊各种水动力学生态动力学作用下或湖泊环境变化时,特别是目前,随着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无处理污水的排放使得湖泊接纳了大量的工业生活和农业废水。沉积物中营养盐溶出或再悬浮形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内负荷。湖泊底泥既是湖体水土界面各类物质的特殊缓冲载体,也是各类营养物质的聚集库。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