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

ID:2545859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_第1页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_第2页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_第3页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_第4页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历史作用论文摘要: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文化,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共同体主义的社会秩序意识;和为贵的政治心态;现实主义的历史秩序意识;强调传统与注重变化的并行不悖。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促进了纳西族社会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纳西族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了纳西族社会及滇川藏交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词:纳西族;木氏土司;政治文化;功能和作用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界定是:“

2、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1〕(P29)政治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一定反作用,一个民族积极的价值观念文化对社会经济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影响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功能:变革政治体系、维持政治体系的稳定、维持政治关系、规范和约束政治行为。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木氏土司时期.freelanism)、藏传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丰富和发展了本体文化的内涵,营造了丽江多元文化交融的

3、文化生态。从而形成以丽江古城为中心,辐射白沙、束河、拉市、石鼓、巨甸、大具、塔城等小镇和区域的纳西文化生态圈。2.形成了纳西族社会重教兴学的良好传统木氏土司开创的对汉文化积极学习、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在清代改土归流以后儒学全面推行的历史机遇下,积淀而成纳西族社会一直沿袭下来的重教兴学传统,为纳西族的发展提供和储备了人力资源。清代康熙三十六年丽江建立儒学,经历代流官的努力,广设义学,建造书院,兴办私塾,丽江教育推向民间。清乾隆到民国初,一批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他们因厄于仕途,为着谋生,被城乡百姓聘为教师,嗜学乐教,为家乡培养子弟,

4、广办私塾。丽江城乡出现过不少有名望的塾师。在纳西族民间,在民众中以培养子女就读、成才为荣。尤其是在城区和文化积淀较好的村落,读书已蔚然成风,形成尊师重教的美德。自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在古城、白沙、束河、石鼓等地,可以说是“书声一条街”。可见当时丽江纳西族已具较强的教育意识。自康熙三十五年设学至清末的二百来年间,“丽江科员之士约有:翰林院吉士2人,文进士7人,举人60名,武举人13名,贡生100多人。还出了一些作家和画家,有50多人有诗文传世。”〔9〕(P46)说明当时丽江纳西族的儒学教育已发展到较高水平。通过儒学的造就,培养

5、了一大批汉文化修养较高的旧知识分子,使丽江纳西族虽地处边地,却能与内地主流文化保持一致,相互交流,为丽江纳西族近现代文化的繁荣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儒学的传播,还促进了纳西族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使纳西族地区的思想意识形态与主流传统政治文化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儒学储备的人力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丽江纳西族社会的发展,使丽江在近代成为经济和文化都较为繁荣的滇西北重镇。正是在这二百来年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至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丽江新学凭借这较为深厚的重教兴学传统,在时代发生变迁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到1921年,丽江已有小学85校

6、,教员111人,在校小学生3191人。其中有高等小学4校,即县立高小、白沙高小、石鼓高小和县立女子高小,在校高等小学生655人,已毕业高等小学生555人;有公立初等国民学校81所,在校生2536人,已毕业初小生972人〔9〕(P71)。可见这一时期纳西族地区新教育的普及程度。从纳西族文化教育发展的大致脉络,我们看到:纳西族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得益于纳西族社会几百年来养育起来的重教兴学传统,而这一传统的积淀又得益于其良好的政治文化传统。3.铸就了纳西族与藏族间不可替代的文化亲缘力纳藏之间历史以来就有着经济上的联系和文化上的交流,两

7、族群众在西康地区、塔城、维西、中甸等地由于交错杂居,历史地、天然地存在着血缘和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木氏土司统治时期,在中甸地区采取种种积极的举措,如改革田赋税制度,移民屯垦,筑路开矿,引进新的生产方式;保护经营珠宝、牲畜、布帛等大小商人的正当权利,疏畅商途,修建了三巴丁铁索桥、天接黄金桥、盐井永镇桥等,造福地方;在北胜州开设茶马互市,使丽江、中甸的滇藏贸易初具规模;大力弘扬藏传佛教,大修理塘寺等寺庙,刻印丽江版《甘珠尔》,促进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这些举措既密切了源远流长的纳藏文化交流,又在拓展中传播了主流文化,密切了藏区与

8、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巩固了边疆。从而铸就了纳西族与藏族、丽江与中甸、纳西文化与藏文化之间的亲缘力。这种亲缘力既加强了藏区与中央王朝的政治联系,为藏区的政治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使丽江纳西族聚居区在明代以后始终成为维系汉藏文化交流的连接纽带。丽江自唐以来就成为藏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