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5438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论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众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得不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一、创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众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得不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
2、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一课时,我通过制作了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地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探究热情。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中国需要适应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有可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个主题,通过视频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说明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两个侧面。最后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要增加“忧患意识”,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要树立
3、爱国责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对于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勇于质疑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传授——授课过程,创新地以问题为纽带,实现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勇于发
4、问,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问难,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中的我国人口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勇于发问,经过热烈地讨论和分析,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我国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国家,那么人和自然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争辩得出结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协调发展。(2)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如何?目前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然后我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答案。然后,我“乘胜追击”继续引导学生发问,学生又陆续提出了:怎样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与人口素质有无关系?如何协调?学生通过探讨争议,勇于对自己的质疑提
5、出问题,然后进行探究,化解疑问。这样即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又能唤醒、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得到更好的人文教育,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结合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时,我利用社会关注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有关材料创设情景,并层层设问:(1)积极组织抗震自救的灾区人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2)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的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3)为救助被埋群众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人民子弟兵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4)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
6、纷纷的慰问和物资支援又说明了什么?(5)我们青少年应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6)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应该怎样落实到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选取社会最新、最热点和教材中的知识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处理好理论知识的现实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热点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探索,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转变方式,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7、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