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

ID:25448863

大小:53.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_第1页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_第2页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_第3页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私密性在景观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着眼于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现状和分析。从对环境心理学中的私密性一角度,揭示了公共环境中人们的不同需要,分析了景观环境中私密空间形成的方式,以及在公共环境中的必要性和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返回人类对环境需要的本身,重视人的心理效应,使设计在有限的空间中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  【关键词】景观;私密性;环境心理  引言今天环境艺术学的分支越来越多,许多边缘学科也给建筑学带来了一系列改革人类的进化,使人的动机和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变化。在工业革命的硕果下,现代主义

2、建筑盛行,在现代主义建筑师完美平面的构图下,空间的真正使用者却被遗忘。随着经济高度发达后个人价值的提升,人类对于空间的需要,空间存在的意义才渐渐被提到一定高度上来。  1.情感空间的需要我们都知道人的第一需要与生命活动相联系,而人的第二需要与社会活动、精神生活相联系,属于高级需要。  遥远的古代,成功的空间营造早就利用了人对空间的情感因素。中世纪教廷和耶酥教会为了掀起宗教的狂热,曾竭力倡导过使用拉丁十字式的教堂形制,就是为了造成一种非现实的幻境尽一切建筑上的可能去捕捉人的虔诚心和摧毁人的自控力。高级心理需要早被作为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

3、图1教堂内部空间满足了教徒对于上帝虔诚的情感  2.私密空间的性质和讨论范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环境心理学开始成熟起来,对于“私密性”也有一些不同的阐述。  2.1私密性的定义。一般人认为私密性是对于自身信息、内心想法等的一个封闭的状态。具有影响力的是Altman(1975)提出私密性就是“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重点在于有选择的控制,是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所处环境。因此,私密性不是一种状况,而是“控制交往、有所选择以及达到预期目的的交往的能力。”  2.1.1私密性的特点:界限调整:既然人是通过调节和社会的交往来获得私

4、密性,那它就是能动的过程,有更多或更少的接触,和社会交流的合适度。因此,它不是消极的远离、封闭,而是积极主动的选择。换言之,是指人对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支配权。相对性:与“私密性”相对的另一面应该是“公共性”,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渐变。其中包括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同时它们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具有不确定性。无忧论文网http://www.wypaper.com  2.1.2与私密性有紧密关联的3个要素。拥挤、个人空间和领域性是与私密性有关的三个要素。(如图2)图2拥挤:指的是实际的私密性少于所期望的。领域性:领域性便是人的

5、生物特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只有外部空间先具有了领域性,它才能有私密性可言。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同领域性一样是用来获得私密空间的手段和层次。表1名称距离适宜活动亲密距离0~0.5m家庭活动个人距离0.5~1.3m亲密朋友间接触或日常同事交往社交距离1.3~4m非个人的或公务性的接触公共距离4m以上政治家、演员与公众的正规接触  2.2文章讨论的范围:私密性包括很多情况,存在于人类活动中的任何地方,如住宅、办公、景观、娱乐等等空间。在这里,文章只分析对于景观环境中私密性的研究。首先,这些空间不是私有化的,是每个人都能共享的,而住宅空间中私密性

6、的要求应该归为一个非公共空间的系统中研究,是人们对于私密性的特殊要求。其次,这些场所对于城市规划而言是有限的空间,但要满足一定量的人群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不同公共空间存在不同功能和需要,远比私人空间要复杂许多。所以,人们是如何分享公共空间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行为的,在不同公共空间中不同的社会行为会表现出来,利用这些实质空间来调整他们与社会和物质世界的关系。因此,各种争取私密性的行为在公共空间中不是随意的而是复杂的。  3.景观环境中私密空间的意义空间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对温饱

7、等基本需求达到满足时,会追求心理上的需要。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  3.1景观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首先,由于过去经济落后。这种倾向导致许多小区外部公共空间极其缺乏,从而造成生活环境私密有余、公共不足的状况。这种问题在一些较早的、或密度较大的居住区中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现在开发商为了片面追求某些“指标”,过分注重表面化、形式化的景观效果,而忽视景观环境中对人需求的多样性、行为活动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等方面的满足。外部环境

8、成了满足某种容积率后的“剩余空间”。虽然较为连续的空间并非都能支持人的活动,一些零散、断裂的外部空间根本无法支持居民之间的交往。  3.2中国传统文化下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在考虑和研究人与实质环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