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

ID:2544846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1页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2页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3页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4页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供需结构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建立适应【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进入到大众化时代,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供需结构不对称的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迫切要求。【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一路攀升,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高校毕业生成为继

2、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这其中既有教育体制机制问题,也有社会经济和学生个人因素。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大学生个人和政府三管齐下:政府应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并出台促进就业政策;学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方案;学生个人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强化素质能力训练。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剖析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舆论界争论不休。其实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社会就业环境不宽松,

3、二是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1.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而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加之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2.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脱离市场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多数学生应职

4、后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适应周期长,一般要经过1年至1年半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仅2个月到3个月。(二)学生个人素质观念落后导致就业难1.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创业意识不浓。据2007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行业、假期和专业对口要求等方面。2004年至2007年,中华英才网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1

5、4%下降到2006年的4.3%。2.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加之当前多数大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学校缺乏艰苦环境锻炼,学生普遍不能吃苦耐劳。(三)社会宏观就业环境不理想1.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是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个人长远发展是最主要的求职动机。但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用工缺乏长远规划,只使用不培训;部分私营企业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并且起

6、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2.信息不对称。对大多数求职者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是最主要的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但当前多数企业的招聘信息不能在网上公布,加之一些假信息的干扰(如传销组织的虚假招聘信息),求职者能获取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因此也就出现了招聘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有些企业为了寻到合适的职员焦头烂额。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方法(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产学结合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也是体现高等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7、向”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目标要立足自身办学要求,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来提炼、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2.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推动就业的重要保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的实践

8、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的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