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44525
大小:6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0
《从几首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几首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内容提要] 什么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是贵族文学(陈独秀)、赤子文学(王国维)、还是士人文学(沈曾植)?中国诗中,社会历史人生信息量越少越好么?中国诗人的心灵主体,是小知小觉,还是先知先觉?是光秃秃、幽暗破碎、封闭无意识的自我,还是兴象葱笼、天机流转的心灵?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为什么从文化心灵的角度可以更好地读中国诗? 讲演人抽样考查,从中国诗中几首有名的桃花诗入手,以“文化心灵”为路径,将诗学理论、抒情传统、文化大义、历史意象和诗性感悟,融为一炉,走进《诗经》、陶渊明、杜甫
2、、刘禹锡、白居易、苏轼以及陈子龙柳如是等人的诗歌世界,一边散步品赏诗史上的经典风景,一边也不忘深入解答诗学中的重大问题。或许,力图提供一种超越文化研究和文学性研究的“文化诗学”,有助于重建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生动联系,有助于再认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一、引论(一)何谓“文化心灵”? 文化心灵,即在代代相承的文学传统中养成的、具有悠久深厚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华夏民族特点的艺术心灵。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诗歌?这是因为,“心”是中国文化传统第一重要的概念。绘画史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见《历代名画记
3、》卷十),音乐史上的“高山流水”(伯牙子期,见《韩诗外传》卷九),哲学史上的“为天地立心”(张载,见《近思录》卷二),“我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我心一起明白过来”(王阳明《传习录》下),以及宗教史上的“以心传心”(《五灯会元》卷二)等等,说“心”是中国文化传统世代相承的核心价值,应是无可置疑的。中国诗是中国文化最具有心灵价值的创造,通过中国诗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心灵世界,通过中国文化的特点来理解中国诗,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二)“兴”,是最富于文化心灵意味的诗学概念 “兴”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即生命与生命相接触。兴的逻辑起点,
4、即“人神沟通”。即巫史时代,人心与来自天神的信息相通。无论是后来的“引譬连类”、“托事于物”,还是“起发己心”、“合乐而歌”,都有一个感发、接通的心理机制,此一心理机制,首先由“人神沟通”奠定,后转化而成“心物相通”,即天地万物气化生成的心理图式,最终转化而为“起发己心”的诗学。不同的生命之间,以及在古人看来代表着生命的词语,为什么具有相感发的力量?我们细思其中的奥秘,其心理动力,即生命与生命相接触。无论是人神生命的接触,还是心与自然物生命的接触,还是人心与人心的生命相接触。最近有人认为“兴”的起源,正是一种挽诗的仪
5、式,是与死去的亲人或友人的魂相沟通的歌唱仪式,这个新说法也加强了“人神相通”的文化内核,所以,生命与生命相接触,也包括精神生命在内。 “兴”的生命与生命相接触,对于中国诗学的心灵内涵,具有决定性的贡献。因为,生命不止于小生命自身,所以有“比兴”,生命与时代社会等大生命相接触,此即先知先觉的心灵的来源。生命不止于个人,不止于当下,而具有历史的回声,与传统中生命相接触,所以有“兴喻”,此即古今相连的心灵的来源。生命不止于有限,不向下沉沦,所以有“兴会”“兴感”,此即生生不息的心灵的来源。生命又肯定人心与人心的照面,不幽
6、闭自我,所以有“兴寄”,此即心心相印的心灵的来源。 二、桃花诗中所含蕴的文化心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首桃花诗来理解。作品也是潜诗学,可以补助理论的不足。于是按其表现的文化心灵内涵,可分成以下五组。 (一)人世生活的心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易》:夫妇,人伦之始也。《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这首诗有重要文化意蕴。“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文王风化之盛”(朱子)。表明这首诗是早期中国文化
7、成熟之际、良俗美序的表现。“送嫁和迎亲的婚姻仪式歌”(张西堂)。是人间的欢天喜地的婚典歌。“平平常常,细思之,殊觉古初风俗之美”(崔述),个体的人生,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才得到真实意义的。从文化看,这首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上来就是结婚,似乎男女交往,恋爱不重要,而直奔结婚的目的。然而这完全符合《诗经》的实际。为什么这样呢?这关系到中西文学一个根本的区别:西方文学是表现的,是顺着人生的欲望表现人生的;而中国文学是文化的,文化即教化,所谓人文化成,不是顺着人生的欲望,而是顺着人心的要求,是要来建构人生。如果不单单
8、从表现的意义上来看,而更从人生的真实问题来看,那么,婚姻生活就比恋爱有更多的困难,更多的麻烦,须要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即现代人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而恋爱生活是不需要指导的。因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结果的地方,其实是一个开始;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其实是处处有问题的。所谓文学的文化性,即表现在回应人生的真实问题。 第二,美善合一。夭夭,其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