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论文..【关键词】肿瘤;中药有效成分;配伍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医药取得临床疗效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医药客观化、直观化、普及化乃至国际化、现代化的极大障碍。本院肿瘤科林洪生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的肿瘤基础科研中,一直强调对中药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按照中医的配伍理论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试图探索出一条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新途径。笔者现就林洪生主任医师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的学术观点加以总结。现报道如下。1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林师在科研中时刻强调
2、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作用特点,认为复方治疗肿瘤的实质是在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多组分作用在多靶点上,融拮抗、补充、整合、调节等多种功效在一起而起治疗作用的一种药物配伍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比较方便地调配出符合天然的气味归经、君臣佐使等关系的药物组合,具备西药所没有的网络调节的功效。而这也直接导致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最大缺憾,那就是药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太复杂,没有明确的分子靶点,甚至部分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进而限制了它的普及。所以,林师认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现代化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信息的累积,进而达到从量变到质变
3、的升华。那么,在量的累积方面,对中药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按照中医的配伍理论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尽管迄今在中药有效部位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如从青黛中分离得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的靛玉红,从人参中分离得到对原发性肺癌和肝癌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人参皂苷Rg3等;此外,还发现大毒中药砒霜中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确有疗效。然而最大的争论在于,如果某一中药或方剂中只有一种成分是有效成分,那它可能很快就变成经典的西药,使很多的中药变成了西药,只不过这类西药脱胎于中药;它走向了临床,却没有回答中
4、药本身的药理问题,只给出了现代西药的药理学报告,所以,看似中药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在逐步失去自我。关于这一点,林师从另一个角度认为,它恰恰是为中药药性理论得到真正的阐明准备了更好的条件。2现代医学防治恶性肿瘤及西药研发理念的转变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靶向调控在肿瘤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环节已经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随着新靶点的不断涌现,新药物随之接踵而至,这就给恶性肿瘤的现代医学治疗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究竟有多少靶点可以调控?究竟需要应用多少药物才有可能达到全面而完整地对这些靶点进行调控且不会产生调控的失效?对此,林师的观点是,在国
5、际范围内、在系统生物学逐步在医学研究中突显其主导作用的今天,现代医学很快就吸收了它的精华,出现了一种新的在药物研发上的尝试,那就是“配伍西药”。目前西药的整个研制系统就是,尽快以系统生物学的思想和手段武装自己,而且这种武装是直接的。可以想象,当人体内各种大分子物质之间网络相关的基础研究达到一定深度时,尤其是把由单靶点设计向多靶点设计过渡时所面临的网络关系解决后,就可以发展一套成熟的多靶点定向或定点改变网络调节的技术,并可能在大范围内导致配伍西药的出现。据此,林师认为,中医防治恶性肿瘤占有先天的疗效上的优势,又在配伍上拥有现代医学所没有的高度系统化的理论基础,只是药物成
6、分之间的关系还太复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和中药浑然天成的系统思想,以及既有的中药体系来指导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研究,是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应该尝试的一个路线。在此过程中,中药配伍理论有可能得以在现代科学的层面上实现新的系统化,不完善的部分得以进一步完善,无法解释甚至错误的部分也有机会得以扬弃,至少暂时封存。3中药有效成分合理配伍防治肿瘤的实施路径林师认为,这一过程必定要经历以下3个步骤: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及各有效部位所作用的各个靶点的明确→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及其作用靶点的明确→配伍理论下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整合模式的形成。她认为,目前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
7、究还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及各有效部位所作用的各个靶点的研究,而第二、三阶段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调换位置,如在研发新药时就可以参照配伍理论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整合,以求达到突出的临床疗效;而在进行配伍理论研究以及复方的药理机制研究时,就可以进行前述第二阶段的研究,既可以丰富中医理论,又可以为最终达到第三阶段而积累素材。所以,林师在数十年的实验研究中,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有效部位作用机制的研究。如人参皂苷Rg3对荷瘤小鼠肠黏膜免疫的影响1;川芎嗪、苦参碱对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及粘附因子的表达、内皮细胞通透性表达的影响2;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