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3076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研究现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研究现状论文【摘要】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中风偏瘫的现代康复治疗强调分期治疗,中医对偏瘫分期的机理值得探讨,而中医治疗偏瘫方法多种,分期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效果肯定。【关键词】偏瘫分期;中医治疗;研究现状中风遗留偏瘫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偏瘫肢体的康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对中风偏瘫有着丰富的认识,其中对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属于中医学“偏枯”范畴,中医学在偏瘫的康复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认识方法
2、,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运用多样的治疗方法.freel提出了6阶段康复理论1。I期为起病约数天到14天,表现为完全性瘫。Ⅱ期为起病约14天后,此期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增高,出现联合运动反应且轻度痉挛。Ⅲ期肌张力明显亢进,肢体痉挛明显,出现共同运动模式。Ⅳ、Ⅴ期则见痉挛开始减轻,并出现分离运动。Ⅵ期肢体功能接近或基本正常。偏瘫的康复的关键在于打破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软瘫和痉挛等异常运动模式,促使肌体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的过程。2偏瘫分期的中医研究中医学对偏瘫康复过程软瘫阶段中医学称为“瘫缓”。巢元方在《诸病源候
3、论》中曰:“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论及偏瘫软瘫阶段病变为阳气虚所致。《景岳全书·非风》谓:“非风麻木不仁等证,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则偏枯痿废,渐至日增”。其对中风偏瘫出现肢体弛缓与痉挛之病因病机解释为:“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故筋缓者,当责其无气,筋急者,当责其无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气虚。”又气虚不能周身流行,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故血必
4、瘀滞,即王清任“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之谓。由此可知,“脉道气血不通”之气虚血瘀证为偏瘫软瘫期的主要表现。痉挛和连带运动阶段中医多称为“拘挛”或“不得屈伸”等,此时以肝肾亏损,血气虚而经脉不充,肢体失养而枯废为主要病机。《诸病源候论》中云“足厥阴肝之经也,肝通主诸筋,王在春,其经络虚,遇风邪则伤于筋,使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圣济总录》亦云:“论曰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筋为肝所养,筋得其养,则俯仰屈伸。或莫乖戾,若经络偏虚,风邪侵乘,客于机关,则筋脉缩急,干于阳络,则肩背从
5、而拘挛,此皆邪气内胜,正气不能荣养诸筋。”指出拘挛为肝不养筋,筋脉失养所致。由此可见,偏瘫痉挛系在肝肾不足的基础上,以血气亏虚为主,或痰浊阻滞,或瘀阻经络而见偏瘫痉挛,故肝肾精津不足,血气亏虚是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病之本。3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中医对偏瘫的病程特点已有丰富论述,但目前仍以研究中风急性期为主,对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未能深入挖掘而形成统一的规律总结。同时亦有许多医家结合现代理运用中医分期治疗中风偏瘫,摸索出众多疗效确切的方法。3.1内服方药内服方药一直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对中风偏瘫的分期
6、及辨证尚无统一认识,有关中风偏瘫的疗效评价要长达数月,而治疗方案相应调整亦未达成共识。任成升2根据中风各期的临床表现,运用化痰活血,泄热通腑治疗急性期,补肾活血,化痰兼益气通络为恢复期的治疗大法,后遗症期以补气活血化瘀治疗。周仕明教授3应用扶正法分期论治缺血中风病,以三参地芪汤为基础方,急性期可合用化痰通腑法;恢复期,重用黄芪大补元气;遗症期,加养阴血柔筋,舒筋活络为主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郑国庆4治疗中风急性期重通腑醒神、化瘀涤痰,中风恢复期重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中风后遗症期治痉挛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
7、郑友丽5把中风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后遗症期探索不同阶段的病机特征,确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张智龙6以阳气虚衰,湿阻血瘀为中风偏瘫状态的基本病机,运用温阳益气,祛湿化瘀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45例,采用Ash理论,按弛缓和痉挛不同状态进行治疗9,而针灸疗法具整体性和双向性调节作用,使其治疗中风偏瘫有着独到之处。研究表明10使用巨刺法针刺健侧肢体可诱导中风后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通过健侧肢体肌肉收缩或针刺刺激,能引起患侧肌张力的提高。软瘫期取穴以上肢阴经、下肢阳经为主,如选用偏瘫侧尺泽、曲泽、
8、郄门、内关、环跳、伏兔、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上下肢各取3~4穴,行强刺激手法,使患肢张力提高,以缩短软瘫期11。刘悦12经过研究认为偏瘫软瘫期采用“醒脑开窍”法进行针刺治疗,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可使脑缺血及灌注的损伤面积减少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功能重组。痉挛状态则以优势肌群的肌张力亢进而导致异常运动模式,即肌体痉挛,此时的治疗应以抑制异常模式为主,使向分离运动模式转化。此期选穴以上肢阳经、下肢阴经穴为主,如选用患侧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