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8352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0
《初中文言文文体意义的挖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文体意义的挖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论文一、问题的提出(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缺失淡化文体的语文教学弊端日趋明显,近段时间现代文阅读教学开始重视文本的文体特点,但是就像新课改之初钱梦龙先生所言“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改革的死一、问题的提出(一)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缺失淡化文体的语文教学弊端日趋明显,近段时间现代文阅读教学开始重视文本的文体特点,但是就像新课改之初钱梦龙先生所言“文言文教学始终是改革的死角”一样,根据文言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还未被大家重视。目前较为流行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解释疏通串讲式,基本流程为:正音—疏通文句—简单概
2、括文章内容、作者思想情感。二是“读研练”的自主探究式,基本流程为:课前提供资料—自主阅读—比较阅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检测反馈、弥补缺漏。前者因为适合考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被教师广泛使用,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落实,以追求文章的准确翻译为终极目标。而后者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产生的,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篇章学习示范,提高同类文言文学习的分析理解能力。将所有文体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定格为这两种固定的模式确实令人遗憾,文体意识的缺失让文言文教学千篇一律。
3、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很多优美的篇章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选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均为文学大师深邃的个性化的哲思,经历了历史大浪淘沙留下的金子般的睿思隽语。这样独特的美感岂是机械的模式化教学所挖掘、展示得了的?(二)量体裁衣,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价值是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反思。古汉语知识教学和学生文言学习能力培养都是基础性铺垫。没有文体差别的教学,掩盖了一部分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于文言文来说,也是如此,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
4、,也受到文体的制约。因为古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特殊的文体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文体中包含着社会环境和作者特殊的心路历程。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表”“铭”“书”“序”“记”“说”“传”等应用性或文学性文体,这些文体有着各自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作家借用这些文体表达自己的需求,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文体特征,联系作者的用意来制订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关注文言文文体意义,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不是否定原有的以“主题”“人物”为文化核心的教学,而是量体裁衣,对原有文言文教学的补充、丰富。二、关注文体,探寻文言文的文体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文体,文章的体裁”,就是指文章
5、的表现形式。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行难为状”1中“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是说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结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对象和审美精神,文体的背后存在着创作主体的一切条件和特点,同时也包括与文本相关的丰富的社会和人文内容。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所长,相轻所短。”2每位作者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文体表现生活和自我。文言文的文体为作者表现生活、表达思想情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言说方式。探寻文言文的文体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风格特点及文学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一)
6、文体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世界每一种文体样式有着各自的特征,作者之所以选择某种文体是有原因的:或有实际需要,或为自我抒发……文体背后是社会历史生活和作者的人生历程。古人通过不同的文体表现自己的情感思想,文言文文体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的性格喜好、思想观点。例如《智子疑邻》,这是一篇寓言,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的作品中有许多寓言故事,作者之所以选择这种文体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各家纷纷游说以期被接纳。因为寓言短小精悍,题材自由开放,故事情节浅显动人。在《说难》一文中还有“郑人侵胡”等寓言故事,表达的意思与“智子疑邻”是一致的。联系《说难》一文“非知之难也,处知
7、则难也”,联系韩非子坎坷的一生,环难发现,“邻人之父”的遭遇韩非子也经历过,只不过韩非子也没想到自己说真话的结局是引来杀身之祸。有些文体是作者所独创的,作家呕心沥血营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文体,目的是为了获得独具艺术魅力的效果,尽可能发挥文体的功能。例如司马迁《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包容在一部书内,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史学的真实和文学的多彩完美地融合在了这种文体中,这为司马迁在屈辱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提供了灵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