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ID:2537907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_第1页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_第2页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_第3页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_第4页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简述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L.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3、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

4、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

5、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发情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

6、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

7、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