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76139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9
《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摘要:中美两国关于家校合作及家校合作机制差异表现在责任机制、沟通机制与组织机制三个方面;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保障和资源保障方面存在差异。关键词:中美;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一、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之差异1.责任机制之差异“合作机制,是指行为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主要包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我国的“家校合作机制”是指家庭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美国的“家校合作机制”是指家庭、学校、社区三者
2、在合作过程中的内在运行方式,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责任。(1)我国家校合作的责任机制。我国家校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相互推卸教育责任和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从家庭方面来看,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孩子上学,有些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3、。而有些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手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些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就学校而言,一些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一旦父母将其子女送入学校,学校就要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全权负责。学校的此种行为更加促使家长对其责任持漠视态度。而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校在共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方面的合作是必需的,但如果家长进入校内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他们则倾向于
4、自我保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情绪,担心职业和形象受到挑战和威胁。还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不懂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我国的“家校合作”由于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机制不明确,从而导致了“家校不必合作”、“家校片面合作”和“家校不能合作”三种局面。(2)美国家校合作的责任机制。“美国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主要表现为美国家长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及支持和强化孩子在家学习的职责;家长们有帮助和支持学校行为和学校正常运行的职责;家长具有参与政府和学
5、校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决策制定的职责等等”。具体表现为美国家长会主动通过相关途径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发现他们学习上的强项和所需要的帮助,以便给孩子提供学习方面的指导。美国家长不仅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直接影响,还重视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共同培养,家长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在美国已十分普遍,他们会收集许多关于学校的信息,并以匿名的形式向学校提出他们的建议。美国家长还可以直接参与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决策,他们通过成立“家长一教师协会”或其他家长团体,对政府和学校的相关问题决策做出反应和认可。实践证明,美国家长的参与和学生的成功
6、及学校的教学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国的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与社区的职责更是不容忽视。学校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承担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技能、帮助家长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改进家庭教育环境以支持孩子学习的职责;学校同时也有责任对家长进行培训并使他们参与一些组织性的活动,以使他们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学校的相关项目计划。2.沟通机制之差异(1)我国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我国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缺乏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现状,可谓是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家校合作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
7、支持的过程。双方需要双向的交流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然而,我国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方式多是通过媒介(如成绩单、家长联系簿等)来传递信息,以告之家长学校的计划和日常活动,很少采用人际间的交流(如家访、校访、协助课内外教学活动等)这种双向交流方式。家长会可谓是我国最常见的家校合作形式,教师们却把它看成是向家长汇报的好机会,教师在家长会上多讲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却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家长而言,也很少有参与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进步的意识,有些家长认为来学校就是监督工作,还有些家长甚至将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学校。因
8、此,家校双方由于缺乏双向沟通而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屏障。(2)美国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在美国,家长和学校以及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三者经常就学校和孩子的相关问题开展有效的、系统性的交流。家长与学校保持经常有效的沟通,使其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就学校而言,教育者们通常运用各种联系方式(如发电子邮件、打电话、发传真、通信等)与家长取得联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