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6723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论技工院校语文课的国学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技工院校语文课的国学教育文/林勤摘 要:技工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经典、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职责,本文重点探索如何在语文课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渗透和整合国学经典,让技校语文课返璞归真,实现技能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课国学教育教学改革随着国学热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崇,技工院校语文课渗透国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明确要求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可见,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学习运用,为构建技工院校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具有现实意义。一、以立德育才为宗旨领悟国学所谓国学经典,是指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经典文学著作,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人生智慧。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目标,契合国学经典的内涵,共同打造立德育才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如学习《论语》培养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礼规范;通过《弟子规》树立学生凡
3、出言,信为先的诚实、守信、正直的价值观;《庖丁解牛》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不仅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掌握规律,形成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等等。这样立德育才的国学经典与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宗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应将国学经典有效地融合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技工院校语文课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二、以立意教材为根本渗透国学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原则,语文教材在内容遴选上要依据技校学生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思路进行大胆取舍、遴选,适时适当地提高古典诗词的比重,
4、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对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班的学生要注重熏陶,教材可节选《论语》《诗经》《唐诗宋词》等易于学生理解并接受的相关内容,逐步渗透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的内容;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级班的学生则要求铭记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等文化理念,教材可酌情增加《大学》《中庸》《道德经》《史记》《三国演义》等难度和深度稍大的节选内容,循序渐进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从作品中学会写人、写事等不同的写作技巧。另外可设计为职场谋略、史事趣闻、谈古论今等版式,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与信息时代接轨。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时
5、,探讨诗人在不可人意的境遇中妙笔生花点化为自然情趣的积极人生态度,树立学生直面困难挫折的人生观等等。精选国学经典教材内容,融合职业特色设计版面,赋予语文教材蕴涵丰富的职场文化,以雕琢学生从容应对职场问题的温文尔雅的气质和知书达理的品性。三、以创新教法为核心妙用国学中学语文课更注重字词和语法知识的讲析,技工院校语文课的教学应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来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激趣问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
6、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把学、思、疑和问连接在一起,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获。如学习《求职信》时,教师可先创设一段诗仙李白的求职经历,激发学生质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为什么要求职?更难以置信的是求职还失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李白失败的原因,教师引出一封流传至今的求职信《与韩荆州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后,提问这封求职信失败的地方在哪里,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最后小结得出李白因狂妄自大、锋芒毕露的性格特点而求职失败。可见求职信可以影响就业的成功与否,以此激起学生产生如何
7、正确书写求职信才能面试成功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诵读感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国学经典重在积累感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能旁若无人地进行诵读,读出抑扬,读出情感,读出境界。因此,一些浅显易懂的古典诗词,以诵读为根本,有利于学生提升语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如在《论语》诵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孔子的苦学乐学等教育思想;《诗经》《唐诗宋词》等可以以读代讲,通过反复诵读,学生逐渐体味到
8、读书百遍,而义自现的快感;《古今贤文?劝学篇》中的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熟能生巧,业精于勤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诵读感悟这些经典语句,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感,达到熟读成诵,不求甚解的教学效果。3.阅读品味,丰富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融合国学典故,点拨思考,引导体味。如《母亲的情怀》一课叙述了在为母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