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

ID:2536476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_第1页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_第2页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_第3页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_第4页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论文随着传播技术的创新普及,媒介与政治的互渗力不断提升。一方面,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等特征,使全世界范围内更多公民和媒体能够更方便地接近政治领域、参与政治过程;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效力也越来越突破地域和空间界限,吸引不同国家、民族、社会群体的政治关注,影响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政治沟通的模式。在国家层面,站在世界数字技术前端的美国.freel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美国是世界数字技术发展的领军之国,技术操控能力强大。连互联网上运行的硬件、软件绝大部分也来自美国。其结果就像美国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如果美方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对方是很难防范和抵挡的”。第

2、四,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的互动,新媒体成为美国对外传播中发挥“颠覆性”作用的又一“暗器”。近来,在国际关系领域,美国新媒体外交策略的实施多次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了“颠覆性”意义。发生在埃及的事件有力地说明,通过新媒体联动现实,从所在国“内部”巧妙发起革命已不再是虚拟世界的幻想,而成为赤裸裸的政治现实。2008年4月6日,10万余名埃及网民通过Facebook社交网站支持大迈哈莱市工人罢工。“4月6日”的运动旋即得到了华盛顿的关注。2008年12月初,一些运动中的骨干受邀前往纽约与来自全球的“青年领袖”见面,一批高级专家也被招来“寻找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自由和公平,反对暴力、极

3、端主义和压迫的最佳手段”。在这次会议倡议下,来自15个国家的17名青年组织建立了“青年运动联盟”。Facebook、谷歌、Youtube、MTV等美国公司直接参与了该联盟的建立。对这一联盟的现实影响,英国《每日电讯报》言之凿凿,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在导致穆巴拉克总统下台的开罗骚乱中捕捉‘4月6日’运动的身影。”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年前正是该运动的领袖在纽约向美国国务院承诺要在2011年大选之前‘推翻政权’。”增强实力:新媒体政治攻势下中国的应对美国是一个注重媒介外交的国家。目前把新媒介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特殊工具的思路已日渐清晰,其传播手法也更具隐蔽性。出于种种目的,美国媒体

4、对中国问题保持持续兴趣,近年来,新媒体对中国的关注更是有增无减。总体上,他们对中国的报道褒贬不一,但涉及国家利益、文化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冲突的时候,美国媒体始终站在国家利益一方,以美国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对中国评头品足,甚至蓄意贬低,互联网上针对中国的政治舆论战此起彼伏。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突破美国媒体的舆论攻势,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冷静思考的课题。第一,增强防范意识,提升数字技术传播实力,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在新媒体时代,针对各国政治传播攻势,中国应该增强文化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提升数字技术的传播实力,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中国的传播技术采纳和发展速度都很快,但由于地

5、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知识沟的存在、媒介使用习惯等差距,新媒体的人口普及率和技术使用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注重传媒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推动新媒体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提升对外辐射能力。建立起规范、协调、有效的对外传播长效机制,增强对涉华舆论的控制、影响力,以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最大化。第二,充分利用融合媒介资源,在对外传播领域主动出击,提高对外传播技巧;在国际传播中把握话语权,推进有效传播。媒体是对外传播的主渠道,一方面,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合力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讲求传播技巧,推进有效传播。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规模和力度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6、,多语种并用多媒体并存的对外传播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传播体系中,中国仍处于对外传播弱势地位。有调查显示,20年前,美国人当中有40%的人对中国持正面态度;20年后,这个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究其原因,排除西方媒介的干扰,与中国媒体专业化程度和职业素养上不尽如人意也有很大的相关。比如,根据传播学受众理论判断,..毕业目前媒介使用人群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大众群体,而向细分人群或个性化使用者转变,但是在对外传播中,中国媒体依然沿用着把国际公众划分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海外华人华侨等三类的简单分法,或东方和西方的简单二分法。这种思路之下,媒体使用者的不同心理、年龄、民族

7、文化等差异都无法把握,更何谈传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力。此外,传统上,我国媒介大多习惯于正面报道。但在“全世界在关注”的时代,媒体尤其不能回避突发事件的报道,也不能回避负面信息。在这类报道中,理念、技巧不同,传播效果悬殊。媒体应不断提高传播能力,熟练使用现代话语诠释解读,增强传播内容在软价值层面的竞争力,获取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力求占据主动,引导国际舆论,获取话语权。第三,提高公众的媒体意识和媒介素养,增强传播辨析力和免疫力。中国公众的媒体意识和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中国的网络新媒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