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5363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弹性管束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弹性管束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它对管内外流体流动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特性。利用传热表面振动提高管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利用振动变形减少积垢,降低污垢热阻,实现了复合强化传热。在汽水换热条件下,对流体诱导振动强化对流换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关键词 换热器强化传热污垢1引言 流体诱导振动是换热设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已经提出的流体诱导振动机理主要有:旋涡脱落、紊流颤振、流体弹性激振、声激振、两相流静压脉动等。很多研究者围绕这
2、些机理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模型与判别式[1],这些研究在指导换热器设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研究几乎都致力于流体诱导振动的防止,而对其强化传热的影响很少讨论过。 本文提出了利用流体诱导振动实现强化传热的新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该传热元件不同传统的设计模式,让传热元件从众多的约束中解脱出来,在管内外流体诱导下自由振动,依靠元件本身的振动特性使振幅通过系统阻尼得到有效控制,元件长期运行不致损坏,同时依靠振动大幅度地强化传热。该强化传热方式不需要消耗外部能源,属于无源强化。
3、振动在强化管外对流换热同时减小污垢热阻,从而实现复合强化传热。本文对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的复合强化传热特性进行探讨。 2弹性管束的结构及振动特性 弹性管束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四根圆管组成,C,D是固定端,A,B是自由端,A,B端具有附加质量。通过调整弹性管束的曲率半径R,管径d壁厚δ以及A,B端的附加质量,可以改变其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图1 弹性管束结构及壁温测点分布 弹性管束具有独特的固有振型,其中二个频率的振型结构[2]如图2所
4、示。弹性管束的振动有发下特点:在不同的固有频率下,弹性管束的固有振型也完全不同;弹性管束的振动既有面外振动,又有面内振动;弹性管束的各管的振动特征不同,1#管较长,刚度较其他管子低,其振动强度高于其他各管,并且振动出现较高阶的弯曲振动。2#和3#管长度和约束条件基本相同,这二管的振动特征基本相同。在固定端C、D处几乎没有振动发生,而在自由端A、B处振幅相对较大。 图2 弹性管束的固有振型结构 (a)13.5Hz;(b)48
5、.3Hz 试验证实[2],管内和管外流体诱导振动的机理和管束的振动特性是不同的。图3为管外水流诱导弹性管束振动的功率谱均为离散谱,由此可见管外水流诱导弹性管束振动为周期性振动,振动为几阶低频振动的谐振。在汽-水换热条件下,加热介质蒸汽在管内不断凝结,最终变为凝结水。汽液两相流是管内流动最基本的特征。由于汽液两相流的不稳定,可引起管内静压的脉动现象。另外汽液两相流在自由端不断的转向流动,加剧了汽液两相不稳定性。管内汽液两相流诱导弹性管束的振动功率谱密度变为连续谱,管束的振动响应不再局限于几阶频率,而是分布
6、在一个较宽的频带上,高频振动明显增加,振动为随机振动(如图4所示)。 图3 管外水流诱导弹性管束振动的功率谱 图4 汽-水换热条件下管外振动的功率谱 3传热试验装置 本试验装置如图5所示,主要由试验段、水系统、蒸汽系统和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组成。蒸汽从分汽缸经调节阀、温度和压力测量装置进入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的管束内。在管内凝结放热后变为凝结水,由凝结水管排出。蒸汽的流量通过测量凝结
7、水的流量而得到。被加热水经水泵、调节阀、涡轮流量计进入换热器的壳程,在换热器内被加热后,由出水管导入冷却塔,降温后再返回水箱。弹性管束在换热器中水平放置。 图5试验装置系统图 换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和凝结水温度由铜-康铜热电偶和标准水银玻璃温度计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蒸汽入口温度以及换热器内弹性管束管内和管外介质的温度以及管壁的温度均由铜-康铜热电偶测量,热电偶的测量信号全部送入美国FlukeNet-DAQ2640A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和处理。 4
8、汽-水换热器传热试验结果及分析 4.1传热系数 表1为不同蒸汽压力和不同的水流量下部分试验结果。总的看来,蒸汽压力在0.2~0.4MPa,壳体水流Re数在100~700范围内,弹性管束换热器的平均传热系数在4000~5100(Pa)壳程水流Re数传热系数 ((Pa时,实验测的管外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为: (3) 上述公式使用于Re的范围为50~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