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ID:25351009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第1页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第2页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第3页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第4页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第一门课程,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它的教学方法、内容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有一部分同样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挑战问题,同时,作为农林院校,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如何使高等农林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信息化的农林行业高素质人才,是摆在当前高等农林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1.现状与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

2、也迅速发展起来,计算机课程从最初的主要在本文由.L.收集整理理工科开展发展到现在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教学内容也从最初的简单语言和操作发展到既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掌握,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进入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的发展要求当今大学生要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次,在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全国中小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不再是零起点;最后,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

3、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高等农林院校除了面临以上问题外,还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在:农林院校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同于一般普通院校,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有特殊性;农林院校的学科结构比较复杂,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农林院校主流学科对计算机知识有着特殊的要求。  2.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农林院校更应该是这样,具体课程设置上可采取1+X与2+X两种课程设置体系。(1)农科(偏理工)、理、工、管理等学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可以实行2+X教学方案,2是指两门必修的核心课程,

4、如:《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X是若干门因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而选择的选修课程,X课程的具体名称和数量由各专业自行规定,如:农学专业可开设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等课程;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开设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电子类专业可开设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2)文、法、艺术等学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实行1+X教学方案,1是《大学计算机基础》,X是若干门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选择的选修课程,X课程的具体名称和数量同样由各专业自行规定,如:美术艺术专业可以开设Photoshop、网页制作技术、3DStudio等课程,如

5、果是财会专业则可以开设VF数据库系统、电算化等课程。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支撑平台  1.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教材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在岗学习或外出轮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补充相应的新技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  2.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应该具有以下特色:(1)教材内容创新,更符合综合素质的培养。(2)教材体系要符合认知规律。教材体系结构既要致力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阐述,又要融合最新的学科技术。(3)教材形式创新,更

6、适合因材施教。  3.配套教学网站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手段来实施教学。教学网站能集课程教学、课程互动、实验、课程练习、作业提交与批改、课程评价和无纸化考试于一体,全方位服务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4.实验平台。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充分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如果光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要的,因此,学校应该创造更好的实验环境,除了正常实验时间外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课外自由上机时间。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7、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和谐地统一起来,为此可以实施双主教学模式。双主模式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它要求把教师为中心和学生为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避免两者的消极因素。  2.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上应本着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的原则。(1)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重点推行目前很多高校推行的分类教学的方法。计算机分级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