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

ID:25348146

大小:241.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19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_第1页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_第2页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_第3页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_第4页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星设计说明书151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第二节采区范围及储量第三节采区年产量及服务年限第二章采区准备第一节采区划分第二节采区巷道的准备第三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选择确定采煤方法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三节回采工艺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第四章矿井通风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指标前言山西盂县东星煤业有限公司为盂县孙家庄镇镇办煤炭企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盂县南娄镇涧沟村,井田属山西省沁水煤田阳泉矿区西北部,盂县矿区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20′18″--113°20′37″,北纬37°58′50″--38°01′15″。井田属沁水煤田北部边缘地带。井田

2、属沁水煤田北部边缘地带。《采矿许可证》为1400000721170号,批准开采15#煤煤,井田面积3.8309Km2,此次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该矿距盂县城9Km,距阳泉市48km,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详见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该矿井采用三支斜井开采15#煤层。为了全面合理规划井下开采,按照采区大巷南北布置,北部为一采区,南部为二采区,特编制一采区设计。第一章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年产量第一节井田地质特征一、煤层及煤质1.煤层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山西组含煤4层,编号为1#、3#、4#、6#,仅4#煤属局部可采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太

3、原组含煤6层,编号为8#、9#、11#、12#、13#、15#,可采煤层两层,编号为8#、15#,其余为不可采煤层。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12#煤34.08m左右,为本井田主采煤层,煤层厚度为4.20-6.80m,平均6.0m,煤层结构较复杂,有时含夹矸1~2层。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有时有0.5m左右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或砂质灰岩。二、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北端边缘,属沁水块坳盂县坳缘翘起带(大地构造单元按《山西区域地质志》1982年所在地划分)。区域构造以东西向褶皱带派生有北东向,近东西断裂为基本特征。井田内主要构造为一宽缓的向

4、斜构造组成,井田内探明有两个陷落柱,断层较为发育,井田内目前探明有三条正断层,详述如下:向斜:位于井田中部,轴向近南北向,两翼基本对称,倾角3-50。陷落柱:据井下巷道揭露,在井田东南部附近,探明有两个陷落柱,横断面近似圆形,最大者直径140×150m,其内部岩石杂乱破碎,煤层与陷壁界面清晰,壁陷角750-800左右。断层:井田东部的断层呈弧形状,落差5m倾角300,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30m左右;井田内中南部断层,落差5m,倾角650,走向北东向-南西向,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00m左右;井田内中部断层,落差2m,倾角650,走向北西向

5、-南东向,井田内延伸长度约200m左右。2、地质特征井田位于太行山西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沟谷纵横,梁岭绵延,地形十分复杂,纵观井田,其东北部为低山区,沟深坡陡,沟谷多呈“V”字型,向西南渐次过渡为丘陵区,山间沟谷逐渐变得开阔宽缓,井田总体呈东高西低之势,其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山头,海拔107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沟谷,海拔987.0m,相对高差83.0m。井田含煤地层为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7层,编号自上而下为8#、9#、9#下、11#、12#、13#、15#,其中8#、9#煤层为全区发育较稳定可采煤层,15#煤层

6、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本矿井批准开采的15#煤位于太原组下部。表1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序号煤层名称倾角平均厚度层间距容重硬度煤层生产率顶板底板115#3-806m70m1.48.4石灰岩砂质泥岩三、井田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迳流井田南部有秀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属季节性河流。本井田沟谷纵横,冲沟发育,但多属雨季排洪通道,平时干涸无水。(2)地下水矿井含水层以第四系砂砾层地表潜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①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石灰岩,岩性坚硬、质纯

7、,含有方解石脉,普遍有被水侵蚀溶解现象,风化面有小溶洞存在,钻孔揭穿该灰岩时,冲洗液漏失严重,孔内不返水,水位立即下降,甚至漏到底。根据119队精查勘探资料,该区奥陶系石灰岩卡斯特溶洞发育,水量丰富,但水位较深,水位标高在500m左右。上覆本溪组地层以泥岩为主,形成很好的隔水层,阻止了上部含水层与奥陶系石灰岩的水力联系。②太原组石灰岩、砂岩含水层本组地层发育三个含水层段,即K2、K3、K4石灰岩.其中K2灰岩含水性最强。K2灰岩:井田内发育良好,一般分为三层,中间被黑色泥岩所分隔,其顶部为厚达5m以上的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有时为一层厚度小于2m的泥岩与1

8、5#煤直接接触,有时则为15#煤直接顶板,纯厚度一般3~12m。从邻区露头上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