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47566
大小:6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体验的主要类型有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趣体验和遐思体验;主要方法有美读法、情境法、移情法和会悟法。展开体验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引导与自由的关系、体验的个性差异与教育资源的激活和共享的关系、师生情感交融和互动的关系,以及体验与发展的关系。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体验”一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频率极高;在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及其教学中,“体验”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关于教学活动的新理念。但是,对“体验”一词如何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如何落实到新语文课
2、程的教学实践中,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体验的内涵(一)体验的特征及教育价值关于体验,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视点和阐释。从哲学角度看,体验主要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1]从教育学角度看,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2]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主要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因此,从心理学上来讲,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
3、并生成意义的活动”。[3]以上对体验的表述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可以归纳出四个基本特征:1.主客相融性;2.主体自由性;3.情感丰富性;4.意义生成性。由于体验的主客相融性,体验是感知并认识世界、社会、人生、自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由于体验的主体自由性,体验既是对主体性的唤醒,也是对主体能动性、独特性的培育;由于体验的情感丰富性,体验能够表现为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充溢着生命色彩;由于体验的意义生成性,体验可以引领体验者去“会晤”新的境界,实现智慧、人性的丰赡和更新。由此可见,体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它引发了教育工不约而同的关注和探讨,卓然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者的视野。与其他
4、学科相比,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与生活世界、人的心灵世界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并加强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所缺失的恰恰是体验,所偏重的是认知和经验(主要是间接经验)。(二)体验与认知体验与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知侧重于把握事物的客观性,追求对事物本来面貌和规律的了解,在认知过程中,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逻辑性的、条理化的,摒弃个人主观情感的介入,以免影响认知的客观性、准确性。体验是主体对主客体关系的把握和体认,体验的结果是形成主体对客体的态度、情感、感受和领悟,体验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体验的对象,不同于认知中的客体是纯客观的,而是生命化的
5、,是与情感、生命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论中,教学过程被理解为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传授间接知识,片面追求迅捷性、明晰性、序列性,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性、整体性、情境性以及自我建构性。语文教学亦无例外,课堂教学所关注的是“知识点、训练点”的落实,充斥课堂的是教师对课文理性的分析和知性的讲解,所缺失的是师生的“课堂生活”──生命的激活、感情的激荡、生活的觉醒、心灵的放飞……一句话,没有“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对母语学习者来说,割断了母语与生活的联系,也就是阻断了他的母语与心灵、生命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教学,也许能有效地传授知识,但常常要以牺牲生
6、活悟性和生命灵性为代价。有论者尖锐地指出:“课程、学科教学的内容缺乏生命色彩,这是造成学科教学育人价值贫乏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4]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三)体验与经验“经验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具有普遍性、可传授性和间接性,就经验而言,主体与客体是分开的,可以说是‘有所觉知’,是主体获得的知识。”体验“通过个体的想象、移情等使经验生命化和个性化”,“就体验而言,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可以说‘有所感悟’,是主体创造的知识”。[5]经验主要作用于人的机体和官能,而体验主要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富有经验意味着有
7、知识与技能,而富有体验则意味着有智慧和悟性。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升华。也有学者认为,体验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是一种激活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的知识经验。[6]厘清体验与经验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语文教学有着现实意义和启迪价值。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多读多写”,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单单指望通过“大量阅读,大量写作”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结果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