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ID:2534496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_第1页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_第2页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_第3页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_第4页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4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前区不适与心脏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儿具有心前区不适症状的54例进行常规12导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olter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阳性率为77.78%,与常规心电图(ECG)阳性率27.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9.28,P<0.01)。结论:通过监测分析,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心前区不适;儿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心前区不适是指包括胸闷、胸痛、气憋、心悸等一组症状。近年来,心前区不适已成为小儿,尤其是学

2、龄儿童较常见的主诉之一。常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而长期接受治疗,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为明确诊断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与心律失常间的关系,自2003年来,我院对有此症状的儿童常规做心电图(ECG)、拍胸片、心肌酶谱检查之外,同时还采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以明确病因,予以及时治疗。本文总结54例心前区不适患儿的Holter监测结果并作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全部检查者均主诉心前区不适,包括胸闷、胸痛、气憋、心悸或心慌等症状共54例,均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类似症状。年龄4岁~14岁,学龄前期14例,学龄期40例;门诊30例

3、,住院病例24例。男24例,女30例。  1.2检查方法对54例患儿除常规做心电图外,采用美国美林公司12导Holter仪,闪光卡记录器采样频率0.5Hz~50Hz,用标准电极连续记录常规生活状态下24hHolter,并通过家长配合,详细记录日志及相关症状,经微机处理分析监测中的心率变化、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数量和性质,以及STT的改变。再由专业医师复查校对,监测数据详实可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54例患儿中,ECG检查:正常39例(72.22%),异常15例(27.78%

4、)。Holter检查:正常12例(22.22%),异常42例(77.78%)。其中,监测出有临床意义的(偶发者除外),频发室性早搏2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Ⅱ度Ⅱ房室阻滞1例,Holte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G,见表1。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1ECG与Holter检查结果对照(略)  表2ECG与Holter阳性率比较(略)  3讨论  Holter监测是现代临床心电图的一个重要发展和分支,由美国医学博士NomanJHolter于1957年首创,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广泛用于临床,并且在不断发展,由最初的双导、三导到现在的12导联。Holter是长

5、时间连续记录24h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并能对患者在日常活动时,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动态监测。一般来说ECG仅描记数10s,所获得信息仅能显示当前状态下安静时的心电变化,对一些症状发作时、或短暂的、有时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或STT改变不能显示,因此诊断价值也就受到限制,而Holter在24h内可记录10万次~15万次的心动周期,所以能准确的反映心率的变化、心律失常、心肌供血等情况与时间、活动、睡眠的关系,则弥补了ECG的不足,提高了心律失常或STT改变的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根据观察,儿童心前区不适,包括胸闷、胸痛、气憋、心悸等主诉,具有多样性

6、及间断性,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较多见。症状出现频率高的原因有部分是因为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关注程度高,偶有不适,就急于就医,以及学龄儿童功课多、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另外,小儿时期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故对心脏的调节功能也不稳定。多数学者认为,新生儿交感神经系统在解剖及功能上已趋成熟,故以交感活动表现占优势,而迷走神经的发育稍慢,要到5岁~10岁时才趋完善,具成人的特征。一般刺激交感神经可使窦房结频率加快、心肌应激性增高、收缩力增强,反之,如刺激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则使窦房结频率减慢、房室交界区应激性减低、传导速度减慢。当迷走神经功能亢

7、进时,对房室交界区抑制明显,可引起Ⅰ度及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在学龄前期以交感神经占优势,学龄期以迷走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紧张性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本组病例资料结果显示,胸痛、胸闷、气憋、乏力、头晕等症状较少由心脏本身引起,也有人认为与神经、内分泌等作用有关。总的看来,上述不适症状,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原因,还要考虑消化及呼吸系统及胸、肋等器官组织。人们认为窦房阻滞(包括完全性,2∶1文氏现象)或窦性停搏,这些过去被解释为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征象也见于7岁~11岁正常儿童。健康儿童出现早搏不足为奇,关于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国外有报告,一组92例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