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44533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论文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1]“物理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
2、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1]《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性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的一种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学生对新知识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
3、决问题的程序。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也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策略。一、培养探究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以侧重两个方面:其一,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
4、学生终身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教师先让学生打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学生答:“里外不是人”。接着老师再提出一连串问题: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怎么变化?这样使得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其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就是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探究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设计新颖、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情境,去刺激学生的思维,使
5、它与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相矛盾,产生知识上的不协调和冲突,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例如,用“一定一动”滑轮组提升重物效果好,还是“二定二动”滑轮组提升重物效果好?学生回答是“二定二动”效果好,因为它能更省力。接着老师问:既然用“二定二动”的滑轮组好,为什么人们还要用“一定一动”的滑轮组?学生讨论后回答:“一定一动”比“二定二动”省距离。接着老师再问:它们的做工情况如何?哪个机械的效率更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在提升相同重物的情况下,“一定一动”的比“二定二动”的机械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问:是不是越简单
6、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呢?某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不是一个定值呢?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发现,用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不同的;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就越高。一连串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大大背离了学生原先的判断,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探索性、研究性和创造性。二、诱发探究灵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可以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灵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
7、。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探究活动开始时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其首创精神。鉴于此,作为物理老师就应该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追求目标,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中的例子: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了一块大石板,然后让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
8、,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如果气功师身上不压大石板,而让大铁锤直接打击其腹部,气功师愿意吗?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产生了想探究压力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欲望。这时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