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36943
大小:2.2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19
《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羲之圣教序笔画规律 《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永垂后世,昭示天下,乃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又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
2、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之书的精华,可称最佳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
3、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以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书写工具的选择 一、笔的选择:如用羊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狼毫,不宜过粗过硬,也可用加健中、小白云。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笔是宜小不宜大,锋是宜短不宜长,笔杆是宜细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 中狼尾 二、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
4、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 中华书画墨。 三、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报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四、《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 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圣教序》的笔画规律`````````` 笔画起笔规律分析``````````````` 收笔规律分析```````````````````` 折和钩的规律 1、方折的写法 道理同楷书,但比楷书直接而平实,切笔后侧锋重带(速度较快,不能用楷书的慢速,更不要挑出多余的角),切忌调整中锋再写折,那样会浪费时间,也
5、影响效果。 2、圆折的写法 圆折的写法其实更简单,关键是手腕要圆转灵活,象画圆弧一样,要中锋运笔,靠手腕的转动边画弧边调整中锋。 3、方钩的写法 可参照方折的写法,折完写钩时要有加速度,而不是匀速。特别要注意的是竖钩,很容易用中锋出钩,写出的钩轻薄细尖,缺乏厚重之美,一定要用侧锋出钩。 4、圆钩的写法 可参照圆折的写法,折完写钩时要有加速度,而不是匀速。````` 折和钩字例分类练习 `````````` 笔画替代规律 笔画替代是行书区别于楷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行书书写比楷书快而简便,所以必然要以少代多,以短代长,以直代曲,以简代繁。掌握这一规律
6、为我们实现由学习楷书顺利向学习行书转换带来很大方便。````` 轻提笔字例分类临习 轻提笔字例在《王圣教》中比比皆是,最精彩的莫过于“真”字,写的轻盈洒脱,灵动机智。练习这类字可增加对笔锋控制的灵敏度,缩小感觉阙值。从而达到灵活驾御笔锋、提升高难度书写能力的目标。````` 按笔及提按转换练习 学行书,掌握提按及转换技巧比楷书更重要,提笔写的线条飘逸轻盈,按笔写的线条沉着遒劲,两者都是表达行书美的,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提笔写能做到快而不浮,按笔写则能慢而不疑。但如果不进行分类强化练习,容易出现败笔,细者如死蛇挂树,柔弱无力;粗者如蒸饼墨猪,肉肿无骨。 在理解“提
7、”、“按”时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两者互为表里。提笔写以水平运动为表,垂直运动为里,如古人说的“锥画沙”;按笔写则相反,如古人说的“屋漏痕”、“钤印泥”。练习提按转换要学会控制笔速和轻重,由提到按转换要求笔速由快到慢,按笔由轻到重;由按向提转换则由慢到快,提笔由重到轻。这里的快慢和轻重的区别极其细微,非久练不能感觉之,它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微妙的同步结合。``````````书法名家的临摹作品欣赏`````沈尹默临《王圣教》 张旭光临《王圣教》`````陈忠康临《王圣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