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

ID:2533124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_第1页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_第2页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_第3页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_第4页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用药中微粒的预防关键词:静脉推 静脉推注或静脉输液时滴注药物,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的微粒危害,还未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1微粒的来源    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0μm或更大,50μ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看见。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为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环境空气污染。  1.1一次性输液器现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也存在硅胶屑、黏合剂和其他一些不溶性微粒,甚至还有50~100μm的大微粒存在,而且这些微粒大多是未塑化的高

2、分子微粒异物,人体对其无降解能力,一旦输入对人体危害很大。  1.2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差、物品消毒不严、陪护探视人员过多有关。  1.3在静脉输注药物前的配液操作中引起的微粒污染  1.3.1开启安瓿时落下的玻璃屑砂轮与玻璃摩擦会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锯越长,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也随之增多。  1.3.2加药时穿刺橡皮塞切下的橡皮屑静脉给药治疗,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2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静脉给

3、药时,带入人体内的微粒,作为一种异物,既不能被机体代谢吸收,也不受体内抗凝系统的影响,所以其危害是严重和持久的。进入体内的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越严重:(1)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2)微粒滞留在肺部由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芽肿;(3)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4)微粒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甚至造成出血;(5)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6)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  3预防措施  3.1改进输液加药针头将针头的尖端做成封闭圆锥形,在针头旁侧

4、开方形针孔,据称可一定程度的避免穿刺胶塞时带入微粒,但需进一步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加以证实。  3.2装输液终端滤器以截留各种途径来源的微粒这是目前预防和减少微粒侵入人体内的最理想的有效措施。但静脉推注药物时,就很难避免将微粒带入体内,为此,有人建议厂家生产头皮针时直接安装上过滤器,或将需要静脉推注的药物改为加入少量液体内静脉点滴。  3.3操作时加强责任心溶解药物和抽药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并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数(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

5、0%)和避免加药空针反复多次使用。  3.4注意冲洗输液管道输液器具中的微粒大部分存在于最初流出的30ml药液中,而到100ml时,几乎已全部流出。因此有人建议,为减少微粒进入人体可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但这样既浪费又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所以这种方法并没有实用价值。  3.5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晃动这样可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地沉积于瓶口周边,以减少微粒输入人体。  3.6首选易折型安瓿因为易折型安瓿颈端具有割痕,在开启操作过程中,不需用砂轮割锯,不仅操作简便和省时省力,而且能使微粒

6、量减少。  3.7应用正确的安瓿开启方法安瓿开启前,分别用2%碘酒和75%酒精棉签的纵轴绕安瓿颈端1周擦拭1次,徒手掰开安瓿,能有效去除局部污染的部分微粒。现在认为安瓿割锯,用酒精纱布或棉签包裹掰开的方法并不合理。该方法易导致微粒对安瓿内药液的污染。  3.8减少人员流动进行静脉输液的地方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的各种活动。  3.9空气消毒这是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有条件可采用电子灭菌灯或气溶胶喷雾消毒。目前减少输液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净化技术,如安装净

7、化间、设置层流罩或使用超净工作台进行静脉输液配药,但许多医院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