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ID:2532131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_第1页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_第2页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_第3页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_第4页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贵州水城矿区大湾井田位于矿区西北端,隶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和毕节市威宁县东风镇所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o36'56''至104o39'15'',北纬26o44'30''至26o48'53'',井田呈北西向展布的不规则多边形,走向长11km,平均倾斜宽2.5km,面积19.689km2,在构造单元上位于二塘向斜中深部。  1.区域水文地质  井田位于二塘向斜,本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雨量1084.3~1551.8毫米,是地下水的主要补充。向斜盆地所处位置相对较低,以杂色砂泥岩为主,分布广泛,地表水系发育,井田区域处于长江水

2、系三岔河流域,主干河流三岔河自北西流向南东,纵贯全区,其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三岔河南东面,海拔1760m。其余尚有桥拱河、拖罗河、格书河、木冲沟河、二塘河均汇入三岔河,于杨家寨附近流出区外。  2.井田水文地质  2.1大气降水  井田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于0.1升/秒?米,但井田东界煤系被三岔河所切,煤系与地表水有直接水力关系,据井田内已开采矿井不系统的水文资料反映,矿井的主要充水为大气降水,充水途径多沿开采后形成的地表塌陷裂隙下渗,是井下雨季期间主要的充水。  2.2地表水  井田河流发育,主干河流三岔河发源于西部香炉山,由阳新灰岩洞穴流出,属长江水系的乌江支流。该河自井田西部

3、鲁章附近切割煤系进入井田,大致平行向斜轴部,流经三叠系飞仙关组,在二塘附近切割煤系至杨家寨流出区外,水流终年不断,该河流受大气降水补给,具暴涨暴落特点,动态变化大。  2.3含水层  井田内按岩性组合及含水特征可分为3个含水层,分述如下:  2.3.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  主要为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层次之,分布于河谷两岸及较大水沟口,由亚砂土、卵石、砾石组成,一般厚6~7米,最厚可达10.55米,含孔隙潜水,透水性较强、具稳定的地下水面,与河水有密切联系。  2.3.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裂隙含水层(T1)  该层在井田内广泛分布,覆盖于龙潭组之上,由紫红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

4、岩、钙质砂岩夹薄层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厚440至550米,平均厚495米。分布处地形切割甚剧,起伏较大,山坡坡度角在20度以上、风化裂隙发育、沟谷密布,并有水流,一般流量0~0.0391升/秒,最大流量0.186升/秒,为裂隙层间水。  2.3.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裂隙含水层(P22)  该组仅在井田东界出露,为砂岩、泥岩、碳质泥岩、粘土岩及煤层,厚180~240米,平均厚234.32米。露头处地形平缓,有较厚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地面所见井泉多为风化裂隙潜水,而真正基岩地下水露头在井田内未见。  3.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3.1矿井充水水源  3.1.1地表水  三岔河由北西~南东横贯整个

5、井田,井田内及周边分部有支流格苏河、二塘河、拱桥河及拖逻河,冲沟地带分布有溪沟。该河流冲积层面积广,厚度大,透水性强,与三岔河可视为一完整水体,由于该区域地势低洼,离煤层距离0~172m,厚度均在采动裂隙影响高度范围以内,随着矿井的进一步建设和生产,采空区逐渐增大,将会导致降水、河水、冲积层水不断渗入井下,增大矿井涌水量。  3.1.2地下水  井田在开采过程中,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厚度大,地下水将进入矿坑从而成为矿床充水的直接水源,根据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厚度及层间距计算出冒落带最大高度为82.6m。冒落带在含煤层岩系内,其地下水也将进入矿坑,对矿床的充水产生影响。  3.

6、1.3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是各含水岩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井田涌水量将随大气降水强度变化,一般情况下,雨季时涌水量增大,枯季时涌水量变小,若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影响至地表,大气降水会通过地面塌陷裂缝间接涌入矿坑,使矿井涌水量增大。  3.1.4老窑积水  井田东界煤系出露,其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小窑已无法查清,破坏范围难以准确控制。部分小煤窑开口在沟内,由于封闭不良造成积水,将给浅部煤层开采带来威胁。  3.2矿井充水通道  该井田地处向斜盆地,矿床大部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极利于地下水积聚,煤系上覆虽有140~318米厚的隔水覆盖层,但在河下、冲积层下采煤,必然会破坏和改变原来的水

7、文地质条件,从相邻已开采煤矿塌陷裂隙资料看,该厚度均在裂隙影响高度范围以内,将会导致降水、河水、冲积层水不断渗入矿井,不仅增大矿井涌水量,甚至会造成冲溃淹没矿井等难以预料的事故发生。  根据井田内已开采煤矿多年不系统矿井水文资料反映,井下涌水量变化规律为:雨季期间涌水量明显增大,而旱季期间涌水量则减少,矿井涌水量随着大气降雨量的增多及开采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主要充水为大气降水,涌水途径多沿上部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地表塌陷裂隙下渗,是矿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