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优秀实用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

ID:25318031

大小:3.83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8-11-19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_第1页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_第2页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_第3页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_第4页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优秀实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中国诗钱钟书回肠荡气: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诗心: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补充注释笼统lónɡ精髓suǐ羡妒梵文fàn轻鸢yuān剪掠蹙cù颦pín撩人liáo慨kǎi叹饶恕shù叫嚣xiāo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刘德华那么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

2、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比较思维导语:你喜欢读诗吗?“诗”其实是“干”的,是干练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钱钟书—玩转中西文化魔术师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1911年,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钟书”。 19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要他少说话。1929

3、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绩特优,被破格录取。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49,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1998年12月

4、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围城》(长篇小说)1947《谈艺录》(诗话)1948《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七缀集》(文论集)1985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钱钟书先生在观察

5、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6、,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解说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第三部分(第3段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一层,中

7、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第8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课文思路:引子:方法比较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发展:成熟早)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富于暗示和爱用疑问语气结束(形式:篇幅短技巧:韵味长)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语言:词气和)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上

8、无甚两样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形式上内容上第一部分:“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归纳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因为他没有比较文学的立场,就不能有居高临远的观点,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本段提到了几类人?只读中国诗的人,能欣赏他国诗的人。结合本段,完成下列表格。只读中国诗的人能欣赏他国诗的人发出概论的疑问作概论的态度对文学的态度不会会分宗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