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

ID:25304078

大小:932.6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19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_第1页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_第2页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_第3页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_第4页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赣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实践与讨论——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俞坤焰导师:李秀娟老师申请学位类型:学士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月日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摘要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赣江上游,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是国家历史名城。其独有的历经900多年的“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对赣州海绵城市的构建有着深远影响。海绵城市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得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性保持不变,达到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流量、暴雨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的目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

2、统的种类很多,从源头、中途和末端可分为绿色屋顶、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渗透井、植被浅沟、透水铺装、湿塘、人工湿地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政策以及发展进程的对比研究,吸取了国内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优秀案例的设计经验。结合赣州市的自然地理、气象、工程地质状况和社会状况等,对赣州建设海绵城市进行探讨。目录1.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综述1.2.2国内文献综述1.3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研究区概况2.1赣南师范大学概况2.2赣南师范大学实践海绵城市理论的探究3.赣州海绵城市的构建3.1绿色屋顶3.1.1绿色屋顶的构造3.

3、1.2绿色屋顶的机理和功能3.1.3绿色屋顶的设计与应用3.2透水铺装3.2.1透水铺装的构成3.2.2透水铺装的机理和功能3.2.3透水铺装的设计与应用3.3植草沟3.3.1植草沟的构成3.3.2植草沟的机理和功能3.3.3植草沟的设计与应用3.4雨水花园3.5下沉式绿地3.6低影响开发的其他技术措施3.6.1蓄水池3.6.2湿塘3.6.3渗管/渠3.6.4植被缓冲带3.6.5初期雨水弃流设施3.6.6渗透塘4.关于赣州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4.1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4.1.1定量分析不足4.1.2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4.1.3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4.2建设海绵城市的比选4.2.1低影

4、响开发不同措施的优缺点4.2.2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参考文献1、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源起、发展、内涵和构建方法体系,指出“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的工程依赖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以综合解决中国城乡突出的水问题,并对未来“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研究的现实意义旨在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水生态系统区别

5、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水这一特殊的环境因子。由于水是流动和循环的特点,因此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并不在于水体本身,它与流域内其他土地利用和各类景观要素相联系,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广泛的。就水而论水容易形成认知障碍,应从更高一个层次研究水体,将视野从水体扩大到汇水区域(对静水水体而言)或流域(对流水水体而言)以及景观尺度。即充分认识到水域、水体本身不仅仅是为水生态系统服务,而是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种重要且无可替代的服务。例如,水域本身不仅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境系统,也为其他需水生物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栖息环境,佛蒙特州的森林资源调查表明,90%的鸟类的栖息地在距河岸15

6、0~170m的范围内;人类也喜好栖水而居,因此而形成了庞大的以水为核心的文化遗产。所以,从水问题出发,以构建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绵城市”,最终能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包括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文化遗产网络和游憩网络构建等,也包括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公园绿地营造,以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等.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综述通过国外文献研究发现,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被澳大利亚研究学者用来隐喻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应[1-2]。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形容城市与水文关系的研究。Ign

7、acioF.Bunster-Ossa用海绵城市来形容城市像海绵一样处理雨洪自然事件问题的弹性能力,并以三个案例说明了从规划到设计不同尺度的具体雨洪管理设计方法,包含雨洪滞留和过滤等景观手法的应用[3]。2015年1月,美国《晨报》(MorningEdition)也展开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讨论[4]。美国环保局(EnvironmentProtectionAgenc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BMP(最佳管理模式)的概念[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