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

ID:25265902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_第1页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_第2页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_第3页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视错觉”至“音响幻觉”(析武满彻《精灵之庭》研究)----音响艺术论文-->绪论武满彻一直是吸引东西方音乐人研究的对象之一,因为他独特的音乐语言、丰富多彩的作品和与众不同的经历。但是,在现存的文献资料之中,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武满彻所有音乐的著作却少之又少。原因无非是,武满彻并没有像大多数作曲家一样,接受严格的音乐作曲理论教育。所以,至少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从他早期到晚期;从他的严肃音乐到电影音乐:从他所受到的西方音乐影响到对东方美学的思考,这样一篇综合而全面的文献,甚至译著都很难找到,这也增加了我写作此篇

2、论文的难度。因语言限制,我无法研究有关武满彻的日文著作,而英文的著作,虽然有对其一生及其作品详尽介绍的书籍,却因为东西方的差异,无法对武满彻的精神世界做透彻的研究,这也是东西方乐界留下的一大遗憾。从武满彻的早期一些言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创作的初期,武满彻更注重从“聆听”中汲取素材来进行创作。“声音像是流淌在我们周围的河流,只有当我们用心聆听它们的时候,我们才能认识到'声音的起源'。这一刻将是人生最美丽的时刻。”是武满彻晚期的作品,这时候的武满彻开始从视觉里面寻找与听觉相通的共同点来进行创作。如此,

3、“视错觉”就进入了武满彻的视线之中。这种从最初的由“听”到“听”,演变到由“视”到“听”的过程就成了武满彻早期和晚期的又一区别。在此论文中,我将对中所运用到的技法内容做详尽的介绍,深入分析此曲,从而找到武满彻所喜爱的“视错觉”在音乐中的运用。“在武满彻这部作品中,由几个复杂的音乐元素构成:重复的动机及和弦组合一起构成了和声并在每次出现的时候伴随着微小的节奏变化。另外,这些元素每次被重新配器都让我们的耳朵以不同的方式“看到”那些闪耀的物体。每一次独立的音色转变都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镜像之中,也是一个全新

4、的精神花园。”'我们将从此曲的十二音和声分析之中证实以上的话,当然,在我看来,SPIRITGARDEN要表现的“视错觉”绝不仅仅只是十二音和声,还有更多其他的元素,那么,“视错觉”究竟是什么呢?“视错觉”是种神秘而奇妙的由“看”所产生的“奇妙的幻觉”,每个人在不同的客观因素干扰下或是不同的心境之下,看到同样的东西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视错觉”的神秘之处,同样的一幅画,原本平行的每条线由于某些特殊的处理,在每一次眨眼之间都能看到不同的波动,而此时的武满彻正是被这种奇妙的视幻觉

5、所吸引,力图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它的奇妙效果。此论文将通过分析的具体写作手法来展示武满彻是如何将这种“视”的奇妙幻觉转化为“听”的。我希望通过对此曲的分析与学习能给作曲者们带来另一个新的想法;开辟一条全新理念的创作道路。第一章:武满彻及其作品、创作思想简介在此章中,将会对武满彻生平、作品、及其创作思想等等做一个简单介绍,以便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去认识武满彻,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另外,在此章最后一节里,我将会列出此次所要分析的,并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一个扼要的概括。第二章具有统一性质的主题部分分析.....

6、......5第一节旋律特点及其发展.......5第二节具有传统手法的感性和声..........7第三节千变万化的主题配器..........10第三章具有展开性质的插部分析........17第一节插部中的材料及其发展.........17第二节贯穿全曲的十二音和声.......20第三节插部配器的局部特点与织体分析.......24结论在第一章介绍此曲时,曾提到过一句话:在这部作品中,武满彻开始对视错觉产生兴趣(也就是同样的景色在一个固定的场合中不同的视觉变化)。这句话也说明了对于武满彻来说,

7、“视错觉”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神奇世界。我也曾提到过此曲中存在的两大“视觉亮点”:旋律与和声。通过前两章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旋律以“静”为主,因为其在形态上的变化少之又少,旋律的“同一性”使得这一“亮点”在每次出现的时候都能马上被听众捕捉到。但是,旋律不是单一的“静”,配器的变化就是其“动态”的一面。和声以“动”为主,每次出现,音数和配器都会有所变化,而十二音和声又以“隐者”的姿态藏于全曲之中,不易察觉。那么其形态差异较小的高声部旋律就是它“静”的一面,也是给予听众提示的唯一

8、因素。除了“视错觉”以外,“联觉”也在现代音乐中用到。除此之外,等待我们去开发探索的方式还有很多(“盲点”、“光幻觉”等等),希望这篇论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为中国的作曲者们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提供更多的灵感素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