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5132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陕北秧歌唱腔音乐初探陕北秧歌唱腔音乐初探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与山东胶州秧歌、东北大秧歌并称中国三大秧歌。陕北秧歌在语言形式上精炼且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民间口头性、文学性的特征。其主要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演唱法,一种是即兴编唱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秧歌也逐渐由一种村落间的民间文艺渐渐发展成为城市化的群众广场文艺,甚至搬上舞台,成为陕北人民过年过节喜庆活动中的大型文艺活动。其演唱在延续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音乐元本文由.L.收集整理素,形成了多种唱腔形
2、式,使传统陕北秧歌唱腔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分为独唱、对唱和齐唱三种形式。 独唱是陕北秧歌演唱中最具代表性、最核心性的一种演唱形式。一般不单独演唱,而是在闹秧歌之中穿插演唱。独唱者大多都由秧歌队伍中多才多艺、嗓音洪亮、出口成章的伞头来承担。这种领唱式的独唱往往在谒庙秧歌、排门子及九曲秧歌中出现。谒庙秧歌中它往往是由众演员双膝跪地,伞头站在神位前演唱,可称作祭祀秧歌,一般较神圣和庄重。 排门子秧歌它往往表现一些吉庆、慰问、祝贺等方面的内容。这类曲调生动活泼,曲式方整固定,歌词一般不固定,由伞头根据所拜对象不同的身份、地位、职业、场地
3、等触景生情、即兴编唱,往往形成了一曲多词的秧歌唱腔。例如排门子秧歌中唱到:走了一家又一家,这是一家好人家,为人正派人人夸,勤劳致富发。给人以亲切、自然、生动之感。新时期的秧歌独唱不一定由伞头担任,可以由具有演唱才能的民歌手演唱,内容具有很强时代气息,其唱腔无论从唱法、语言方面都有所改变。方言改为普通话,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表演唱。 对唱多用于彩门秧歌或小场子秧歌表演中,是陕北秧歌最具典型性、最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对唱一般是两个秧歌队之间问答式的演唱形式。演唱者一般由两个秧歌队的伞头担任,根据固定的曲调,采取现场编词
4、的形式,题材广泛,曲调丰富。例如彩门秧歌中问者唱到:二道彩门接亲朋,打上灯笼问长兄,秧歌起源什么人?为啥闹了这么火?答者回应:咱们都是陕北人,种田唱曲解乏困,又唱山歌吼道情,逢年过节求吉庆。这类精彩的对答将秧歌表演推向高潮。还有一种对唱则多出现在在对子秧歌中男女二人间的对唱表演。例如《打花盆》中唱到:相公今年一十八,二老爹娘都在家,今年进的新秀才,单等来年中举人。对者唱到:女孩三六一十八,自到如今没婆家,算命先生算一卦,命里该寻举人家。这种对唱形式大大提升了秧歌演唱效果,推动了秧歌表演的气氛,其音乐极富表现力。 齐唱在秧歌演唱中
5、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伞头领唱后其他的队员接唱,形成一领众和的形式,这种接唱往往是重复伞头演唱的第四句,形成一种天然的回声,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例如《秧歌调之一》伞头共四句唱词,其第四句的重复则往往由队员齐唱,使音乐气氛得以烘托,将陕北人民期盼来年好收成的热切心情表达的十分准确,其音乐表现效果鲜明。另一种则出现在秧歌即将结束,转场前由众队员的齐唱,在此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陕北秧歌的这三种唱腔形式有时以一种形式独立存在,但多数以多种形式交替并存,它们是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载体,共同构建出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独有特征,体现了陕北秧歌
6、音乐独特魅力。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典型音乐特征是五声为主,六声为辅。陕北秧歌唱腔音乐以五声音阶占绝大多数,兼有六声音阶,偶见七声音阶。我国传统的五种五声调式在陕北秧歌音乐中都有所折射,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徵调式,其次是商调式和宫调式。例如《十对花(1)》就是典型的五声徵调式。由于徵调式从色彩的角度他倾向于大调,音乐明快,将陕北秧歌音乐唱腔的那种热情奔放体现的恰如其分。又如《十对花(3)》在五声徵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偏音F形成六声徵调式唱腔。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行腔特点是四句成段,加衬行腔。加衬行腔是我国民间声乐体裁中常见的一种传统
7、表现手法,由于秧歌歌词多为七言四句体,为了充分表达秧歌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在正词中加入衬词,而这些衬词在秧歌中所对应的无疑就是衬腔。如《十对花(5)》此曲中大量运用衬腔,使旋律的跌宕和曲调进一步活跃,用象声字咿、呀、呼、嗨附属在正词乐句后起垫衬和华彩作用来进一步突出与丰富正词乐句的音乐形象,将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之情表现的十分贴切。在陕北传统秧歌唱腔音乐中正词部分往往唱的细腻、连贯,衬词部分则唱的轻巧、短响,对推进秧歌唱腔效果十分奏效。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典型节奏特点是切分节奏、延长音。切分节奏、延长音是陕北秧歌唱腔音乐的典型节
8、奏。这种特性节奏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憨厚朴实、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大胆追求幸福、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例如《进的大门仔细看》此曲前后八次运用了大切分节奏、改变了原节拍的强弱规律,产生了新的节拍重音,将陕北人民闹秧歌时的那种风趣、纯朴豪放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