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肉码字与鸟文

四肉码字与鸟文

ID:25249483

大小:8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四肉码字与鸟文_第1页
四肉码字与鸟文_第2页
四肉码字与鸟文_第3页
四肉码字与鸟文_第4页
四肉码字与鸟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肉码字与鸟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肉码字与鸟文“鸟文”是古代轩辕黄帝时期的文字,是轩辕黄帝以鸟为例,观其形,查其迹,绘制成的一种形意象形文字。经过各种时期的变革,现今流传甚少。据《绍兴晚报》2005年新闻追踪报道,去年3月本报连续报道的我市首例春秋甬钟,已被省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钟上共有50多个鸟虫铭文。古文字和青铜器著名专家、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曾锦炎将甬钟49个破译成现代文字。这枚甬钟称为铎,它的主人叫自,是春秋时期的徐国人,祖父徐王叫旨后,父亲叫足利次留,他是家里的长子,他们一家又是周王天子尊贵的亲戚。钟上鸟文告诉子孙,每次敲击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显赫身世。我们在寻找鸟文的时候,还在宜昌市夷陵

2、区李泽民先生那里看到了《黄帝天书》,也是用鸟文写的。这本《黄帝天书》后被刻成石碑,立于宜昌市小峰风景区龙凤山朝阳观,被中国书画院院士、古文研究专家陈文福教授称为“中国古文化之魂,天下第一碑”。被道家称为“无上圣典”。据李泽民先生介绍,“该天书三百余言,篇幅短,文字少,但涉及面广,条目多,博大精深,内含天机,外契人事。是远古时期中国古老的第一任皇帝——轩辕黄帝依天地自然的运行之道,依阴阳消长的变化之理,辩五行生克制化之机,修身、理国、领军、御将、安民、创业、经商的道法术。是历代皇帝所求之真经。研究该碑文对于研究古人如何安邦、治国、兴家、立业,以及在三峡地区活动具有重

3、要的价值。”《聚宝楼》一书中的“百福图”也有用“鸟文”、“鸟迹文”写的“福”字。鄂西三峡地区发现的“肉码字”,它的形体极似草棍,可以说它就是草棍棍雏形演化而来的。虽然它不是轩辕黄帝亲手所造,但是它符合“鸟文”的原理和特征。首先,我们来看“肉码字”的每一个笔画,除五和九外,其余都是棍棒体形,肉码字就像小孩玩积木用木棍棍拼作起来的文字。而五和九它是将柯枝扭曲而成。这就是说,肉码字就是草木棍和柯枝演化而来的,符合鸟文观其形察其迹的特征。经过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国古文研究专家陈文福教授认定“其可能是世界罕见的‘鸟文’。这样的‘鸟文’比阿拉伯文还要早1000-20006年

4、。该文源远流长,曾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今三峡地区能发现这种珍奇‘鸟文’,对研究三峡地区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见图十三)。图十三“记事源于记数,记数源于树柯草茎”6。因此记数文字源于树柯草茎。扭曲树柯,截短树枝草茎,就组成了肉码字的原件。截短树枝草茎就成了木棍草棍,用木棍草棍记数,在鄂西三峡地区沿用至今。如人民公社化时期,公社社员背牛粪下田,为了不忘记自己背的回数,人们往往每背一回,就截一个一寸左右的木棍棍或草棍棍往保险的地方一放,最后数一数一共截了多少个棍棍,自己就背了多少回牛粪。这就是沿用的原始社会挽草、打结、截棍棍记数的方法。其次,我们再看

5、肉码字的称谓,有的地区称肉码字为草码字,这一语点破了其中的奥秘,天机也就不存在了,草码字就是草棍棍字,就是说用草棍棍来记事记数,后来按照草棍棍的形体绘制而成的象形文字。有的地区称它为火码字,是因为它是用火炭作为书写工具而得名。自从有了笔墨纸砚以后,除了贫苦农民外,大多数人不用火炭写字了。既然还有人称它为火码字,说明这个称谓很原始。原始社会没有锅灶,自然没有锅麻烟子,它就不可能用竹棍棍砸碎了写字,它就只能用火炭写字。至于肉码字的称谓,更说明了它的原始性。鄂西三峡地区,特别是大山深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用这种文字记账记数。木匠师傅为何不称它为木码字,裁缝师傅为何不

6、称它为布码字,因为这种文字源于在肉块上记数记重,而那个时期还没有木匠、裁缝这个职业,这时的书写载体只有肉块。只有在原始社会渔猎时期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足以说明肉码字是原始社会渔猎时期人们用于记事记数的文字。与“鸟文”处于同一时代,同一原理,笔者把它归类于鸟文家族,认定它是鸟文家族中的数码字。由于那个时期,只有肉食品作为交换原料,肉食品只可记重,不可斗量,所以肉码字的计量单位只有记重文字,没有容量单位。肉码字与三峡夔人三峡地区古为夔部落的发祥地。据《三峡文史纵横》“杨守敬定论三峡第一人”明确指出“三峡地区的始祖是夔人。”又据《卜辞》记载,正当商代中叶,居于三峡地区的

7、夔部落,亦即古史所称的“归国”,也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甲骨文中有“庚子卜乎征归夷于,?”又“征归夷于,弗?”。“伐归伯受又”。《殷契粹编》卜辞中还有“壬寅卜,其伐归……”“人又……自夔。”我国著名甲骨文专家陈梦家先生认为“案归或作夔者,同音相假也。然卜辞做归,”金文《归伯》亦作归,故归为正字,甲骨文“归”乃“古之归子国也”。《世本》宋忠曰:“归即夔”。帝乙时,《小臣俞犀著》铭文有:丁己,王省夔京,王赐小臣俞夔贝。“由此可见,归即夔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也说明商王武丁挥师于今长江三峡地区征伐归国的史实可信。也说明了商王武丁伐归(夔)以前,这里就是夔部落的居住地。(注:参

8、考《三峡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