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范生教育探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范生教育探析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两个新课改《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目标、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高师生物教学的影响,从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学习与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新【摘要】本文分析了两个新课改《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目标、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高师生物教学的影响,从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学习与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师范生教育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标准》)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全面实施,标志着基础教育课改已经走进每一所学校
2、,走进每一位师生的生活。它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物学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又有何影响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生物学教学的体会,分析了新课改的两个《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目标、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高师生物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适应生物新课标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也就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的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而21世纪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是以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开发人的身心素质潜能,
3、促进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致力于人格完善的目标。高等师范院校有责任传授给学生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并由他们将这种理念带进中小学课堂。这与基础教育课改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是相一致的。在课程目标中切实体现了注重学生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生物学新课程理念,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献身基础教育事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标。因此,在师范生教育中,把师德修养教育贯穿始终。让我们培养的学生走上教学岗位时
4、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坚定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树立刻苦拼搏、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要做有“心”人,主要包括事业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追求;爱心:对待教育事业及学生的热爱;责任心:对待教育事业及学生的尽职尽责;专心:对待事业的志向、专劲及忠诚;热心:对生命、生活及世界的满腔热忱;平常心: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在经济潮流前的平常心态。1.2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为基础教育作保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把握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和手段,才能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
5、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为将来走上讲台做好专业知识储备。2加强课程改革,以适应基础课改的需要新课标从原来以教师工作为重点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上来,使知识点从“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控制””转变为“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规范””,相应地总结了“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内容,在高中阶段,增加了“分子、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简明扼要,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开发机会,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
6、,要尽可能与其相适应,应该压缩学生“教什么”的学科专业课程比例,增加解决“怎么教”的教育类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例,适当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走出学科中心的藩篱,建立以发展人的能力、素质、人格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剔除“旧、窄、杂、空”现象,增加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注重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融合。为此要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社会与情感课程;文理渗透课程、学科交叉课程等;还要设工具类课程,使师范生具备新时代教师的综合文化素
7、质。还应有条件地加大实习见习的周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范生真正感知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魅力。3学习先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因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与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是倡导探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