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ID:25243302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_第1页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_第2页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_第3页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_第4页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居民高储蓄率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摘要马丁费尔德斯坦提出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储蓄存在着“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在我国见效不明显,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他因素冲淡了“挤出效应”的发挥。国家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根本上减轻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挤出效应社会保障制度多元结构按照社会学对居民储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影响居民储蓄行为和储蓄数量变动的诸种因素或变量,可以概括为,经济变数群和社会变数群。所谓经济变数群,是指一组由经济关系作用于储蓄行为和储蓄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收入、消费支出和资产持有量及资产持有结构等。就经济变数群

2、对储蓄的影响而言,在社会变数群作用功能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收入增加,一方面储蓄总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从实证资料检验情况来看,有的国家的确是收入高、储蓄率也高,如德国居民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其居民储蓄亦较高。但有的国家情况则相反,例如美国的居民收入在世界上名列前几位,而其居民储蓄却排列到世界的后几位,战后初期的日本和现期的中国,居民收入都较低,但其储蓄率却雄居世界前列。所谓社会变数群,是指一组由社会关系作用于储蓄行为和储蓄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有社会分层、社会心态和动机、人口与家庭即社会群体以及社会制度等。上述两大变数群都对居民储蓄行为和储蓄数量发生作用。笔者就我国的社会保障

3、制度(着重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居民储蓄和社会总储蓄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六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又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主要险种。受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具有多元结构的特征。首先是城乡的二元保障结构,在城镇又存在明显的国有和集体不同保障的二元结构。在社会保险方面,城镇居民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保护,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基本上是空白,生老病死等风险引起的损失基本上是

4、由家庭承担。在社会福利方面,早熟与缺位并存。包括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单位福利”、“企业福利”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早熟特征;而城镇集体企业和广大农村,福利制度基本上是缺位的、不发达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实行社会统筹帐户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社会统筹帐户按现收现付制,以年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为原则;个人帐户实行基金制。2居民储蓄变动的状况和特征1996年以后连续5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以18%的高速度增长,储蓄率超过35%,这么高的储蓄率出现在一个人均收入不到800美元的国家是令人惊奇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公

5、布的材料,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其中1989~1993年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居世界之首。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今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4.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可见,中国居民储蓄率水准之高已成为世界所公认。通过比较分析,至少可以发现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几个主要社会经济特点:(1)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世界前列。(2)个入储蓄率(每年个入新增储蓄额/每年个人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因而,中国居民储蓄具有长期行为的动机。(3)个人储蓄总

6、余额巨大,与当年个人可支配收入几乎等额,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当年个入可支配收入。并且居民储蓄支出范围还比较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被迫储蓄的性质。(4)由于国民收人分配格局的变化和个人储蓄率的提高,全国总储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储蓄上升,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下降。(5)1988年储蓄增长率较上年增长率下降13.6个百分点,而1994年储蓄增长率较上年增长率上升14.9个百分点。1988年和1994年同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高通胀年,但在储蓄增长率上反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态势。这表明在通胀环境下,由于居民心态及其心理承受力的不同,反映对储蓄的行为结果不同。(6)城乡人均

7、储蓄存款额相差近10倍之多,说明中国城乡社区居民在收入、消费以及储蓄社会心理预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居民储蓄具有明显的二元社区储蓄结构特征。(7)边际储蓄倾向呈非规则变化,有的年份高达60%,而有的年份出现负值6个百分点,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10倍之多。3社会保障制度的多元结构和特征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马丁费尔德斯坦提出了“挤出效应”,他认为,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做“资产替代效应”,即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