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论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综述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是指胰岛素在糖摄取和利用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作用受损,单位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它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进展的驱动因素,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研究发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1。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以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的作用特点,在治疗IR这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时有其自
2、身的优势。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医病机1.1以脾肾阳(气)虚为本脾肾阳虚是产生IR的基础,贯穿于IR发生与发展过程始终。张氏等2根据中医理论,提出脾的生理病理机制与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机制相吻合;IR的病因病理与脾关系密切,从脾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且不少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可改善lR。吴氏3认为,消渴日久,肾之阴阳虚损,..且肝胆疏利失职导致瘀血内阻,故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表现肾虚、少阳不利、兼瘀浊的病理变化。1.2与痰湿、瘀血、肝郁有关IR是新概念,中医对其虽无系统论述,但有研究证明与痰浊、瘀血、肝郁有关。梁氏等4用
3、含60%蔗糖饲料诱导大鼠产生IR,对造模后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IR大鼠模型具有痰浊、瘀血和内毒互结的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氏等5认为IR的发生与肝郁密切相关。2中医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只有揭示辨证论治与IR的关系,建立规范化、能够反映IR的2型糖尿病的“证”,才能更好指导临床。陈氏等6将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IR,3种证型间胰
4、岛素敏感性对比为: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高氏7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胰岛素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湿浊型。3中医治疗3.1中药复方专方专药研究总体仍体现辨证论治的原则,均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着眼点。3.1.1益气养阴法肖氏8观察了糖络饮对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症状积分、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血液流变性5项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谢氏等9将2型糖尿
5、病伴IR患者在胰岛素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参芪复方,结果提示,参芪复方可以增强IR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3.1.2健脾益气法徐氏等10观察胰苏灵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发现胰苏灵组和二甲双胍组均能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0.01),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邓氏11观察了培土活血解毒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IR的影响,结果中药组降糖疗效总有效率为84.4%,改善IR总有效率为78.2%,与西药组疗效相当。3.1.3疏肝理气法仝氏等12以开郁清胃颗粒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IR的研究
6、,对IR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周氏等13观察酸性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IR大鼠的影响,提示酸性中药复方改善IR机制与改善肝葡萄糖激酶活性、促进肝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3.1.4活血化瘀法张氏14通过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运用活瘀降糖煎剂降低血糖,软化血管,改善全身组织器官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胰岛的分泌功能,提高周身组织器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郭氏等15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提示其改善IR机制与降低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有关。3.1.5滋阴补肾法喻氏等16用地黄饮
7、子配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均显著降低,提示地黄饮子有较好的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徐氏等17观察补肾通脉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发现补肾通脉方改善IR与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有关。3.1.6祛痰化瘀法冯氏18用化痰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IR患者30例,药用胰苏灵;对照组30例,用盐酸二甲双胍。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0%(P0.05)。武氏等19临床研究发现化痰解瘀汤能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
8、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3.1.7其他陆氏等20用三黄煎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显示,三黄煎可能通过调节IR与胰岛素分泌之间、胰岛素与胰升糖素之间的反馈平衡关系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3.2单味药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决定其对IR的调控是多层次、多部位。研究发现,许多单味药都显示了多种降糖机制。临床观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