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

ID:2524029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_第1页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_第2页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_第3页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_第4页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一,命题分析题一:06年全国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一只老鹰B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A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B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B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A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2、,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身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上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来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自然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物犹如此,人亦然。?找准自己的位置,

3、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用“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向,周游列国后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研发、设计,

4、终于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俱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点评:文章突出的优点是,考生对所给材料寓意的把握准确到位,分析、论述全面而辩证。在肯定人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同时,提醒我们“更应认清自己”,强调只有这样,才

5、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进而“走向成功”。引用曹孟德的诗句作为标题并贯串全文,贴切自然,古朴典雅,是构思上的一大亮点;阐发观点时,事理结合,旁征博引,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实例涉及古今中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语言表达简洁晓畅,富有张力,也是此文胜人一筹之处。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

6、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存在的问题:1.一方面,有些同学“原地打转”只写“登山”,不能拓展开去;2.另一方面,又有同学“另起炉灶”,抛开材料,越写越远,比如写:安乐死问题;写和谐社会问题;写素质教育问题;写心灵问题;还有探讨人的本性问题;要为社会为

7、他人做贡献等。这些立意不是偏离就是过宽,没能“切题”。3.在审题中片面理解材料,若即若离:如(1)看到“登山者们放弃救助”,得出认识:不要放弃(理想、事业、爱情、友谊等);学会舍弃(舍弃优越环境、暂时利益等)。(2)看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得出认识:有压力就有动力,压力催生成功;明确任务,才能通向成功。(3)看到“人总是要死的”,得出认识:前仆后继,无所畏惧等。看到“应该救助”,得出认识:人要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社会,爱自然;要乐于助人(忽视对方处于困境的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