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

ID:25238791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_第1页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_第2页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_第3页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_第4页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周国勤,宋世枝,祁玉良,段斌,何世界,李慧龙,宋晓华,甄才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随着豫南粳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粳稻/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逐渐被重视。对粳稻/小麦种植方式延长生育期、实现小麦适期播种、农艺简化、省工省时、丰产等优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关键词:豫南;粳稻/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2;S512.1+1;S344.3;S504.8文献标识码:A:0439-8114(2015)05-1035-03DOI

2、: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03收稿日期:2014-06-16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21100110200);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12101110500);国家现代水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专项简介:周国勤(1974-),女,河南南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及高产栽培研究,()13503769050(电子信箱)zhouguoqin74@126.com。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稻收获前套种小麦(水稻/小麦)作为

3、一种特殊的小麦种植方式,是南方局部稻麦轮作区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常被看成是懒种麦、粗放麦等,在大面积生产上一直不被提倡[1]。然而,与其他小麦种植方式相比,该模式不仅操作简化、省工省时,还可解决因灾害天气频发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先种麦而后收稻,养老稻与早播麦两不误。随后,栽培科技工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展并完善了这种模式,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豫南稻区是河南省水稻的主要产区,占河南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近80%。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籼稻品质差、价格低等问题成为豫南稻区水稻生产发展的障碍。近年来,随着“

4、籼改粳”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粳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其晚熟对小麦播种造成的影响随之出现,粳稻/小麦技术解决了粳稻晚熟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必将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的理想选择。1豫南气候特点及粳稻/小麦的生产现状1.1豫南稻麦轮作区气候特点及水稻、小麦生产情况豫南稻麦轮作区地处北纬31°23′-32°27′、东经113°45′-115°55′,包括信阳市的八县两区、驻马店的正阳及南阳的桐柏等县、市、区,耕地面积接近60万hm2。该区域光温水资源充足,年际间变幅大,年日照时数为1900~2100h,

5、年降雨量9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1℃左右,无霜期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4万hm2以上,一季中籼稻约占70%,中粳稻约占30%,水稻平均单产9000kg/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4万hm2以上,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和弱春性为主,单产4500kg/hm2左右。1.2豫南稻麦轮作区粳稻/小麦技术的应用现状粳稻/小麦技术是指在粳稻收割前10~15d将小麦种子撒播在稻田,小麦出芽后收获粳稻的一种小麦免耕栽培方法。粳稻/小麦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中国江苏、浙江以及河南省沿黄粳稻区已大面积应用。近年来,随着豫

6、南稻区粳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籼改粳”力度的加大,粳稻的推广面积越来越大,2013年达到11万hm2,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豫南稻区通过推迟粳稻播期达到粳稻高产、优质的目的,收获期相应推迟至10月中下旬,这样小麦就面临着粳稻腾茬较晚、不能适期播种的严重威胁,所以推广以粳稻/小麦技术为主的稻茬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前景广阔。根据近几年的研究与示范,粳稻/小麦技术在豫南部分县、市、区已取得了较大成功。2013年粳稻/小麦应用面积达334hm2,稻麦两季均获得了高产。2014年粳稻/小麦推广面积近667hm2,该种植模式在豫南农业

7、生产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2豫南粳稻/小麦高产技术原理粳稻/小麦延长两季作物的生育期,粳稻单产由于延迟断水比常规种植粳稻产量高、小麦单产比正常整地播种略低,但因省时省工、投资少,同时有利于粳稻产量的提高,稻麦周年总产量和效益较籼稻—小麦模式增产增效显著。豫南粳稻的适播期在5月中下旬,小麦收获期在6月上旬,水稻无论是手工、机插或抛秧均可实现适龄移栽,有利于提高水稻单产;小麦后茬选择粳稻,可以充分利用机械插秧、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实现茬口的顺利衔接。粳稻/小麦种植制度的建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

8、用,有力地促进了豫南稻麦轻简化生产进程,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粮食增产。2.1实现小麦适期播种,确保小麦稳产。小麦冬前壮苗标准一般主茎有5~6片叶,单株3~5个壮蘖,因此,现在多采用积温法推算适宜播种期。一般从播种到出苗约需0℃以上有效积温100℃,而后每生长1片叶约需0℃以上有效积温80℃。冬前如达到6片叶,则需0℃以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