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

ID:25222913

大小:9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7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1页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2页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3页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4页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家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万海隆矿业有限公司甘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写单位:甘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编写:雷自然调查时间: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1甘家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调研的通知》(黔安监规划【2014】69号文)的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黄副组长:雷自然成员:李贵、钟根萍、马术均职责组长:全面负责

2、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11二、地形地貌甘家沟煤矿位于构造侵蚀而成的盆地凸起的蟠龙向斜盆地的南部,为中山地貌,地形高差较大,区内最高标高为+1761.7米,最低点标高为+1145.0,相对高差617米左右。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为同向单面山;煤系地层为较开阔的走向谷及缓坡地形;煤系上覆地层形成桌状山,山

3、势陡峻。三、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矿山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及第四系(Q),现由新到老依次叙述于下:1、第四系(Q)出露于矿山东部及南东部含煤地层中,主要为飞仙关组(T1f)紫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的残、坡积物,岩性以砂砾粘土、亚粘土为主,厚0-10m。2、下三叠统(1)飞仙关组(T1f)按岩性组合分为六段。(2)飞仙关组二至六段(T1f2-6):紫红色泥岩夹薄层至厚层状细砂岩。厚340-380m,平均140m。(3)飞仙关组一段(T1f1):黄绿色、

4、黄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下部夹泥岩。厚60-70m,平均65m。3、上二叠统(1)长兴组(P3c)灰色、暗绿色薄层至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灰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薄煤组成。厚35-85m,平均60m。(2)龙潭组(P3l)由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组成,含煤地层龙潭组(P3l)共含煤7层,其中可采煤层及大部分可采煤层5层,下部含2-3层铝土岩,煤层底板普遍都有粘土岩。含大羽羊齿、带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并含有稀少的瓣鳃类、腹足类及腕足类化石。厚220-260m,平均240m。(3)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11出露于矿山西部边界附近,为浅灰色-绿灰色似层状玄武岩,具豆

5、状、气孔状构造,顶部为凝灰岩,含大量杂色斑纹及黄铁矿结核,厚度200-280m,平均240m。(二)矿区构造本矿位于蟠龙盆形向斜南西翼。矿区整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东,地层倾角一般52~60°,平均倾角56°,局部倒转。矿区总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三)煤层赋存条件该煤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为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总厚220-260m,平均厚度为240m,含煤9层,煤层总厚15.25m,含煤系数6.5%,其中可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5层,平均总厚度10.58米,可采煤层含煤率为4

6、.41%。按该煤系地层含煤情况及岩性特征可将其分为三段。第一段(P311):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质互层,局部夹泥质砂岩、泥岩、煤层煤线。厚60—70m。底界为龙潭组底界,顶界以M25煤层顶板为界,含可采煤层1层,即M25煤层。第二段(P312):岩性以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粉砂岩为主,主夹少量浅灰色粘土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层、煤线等,偶夹灰岩。底界以M25煤层顶板为界,顶界以M16煤层顶板为界,厚70—80m。含可采煤层2层,即M16、M19煤层。第三段(P313):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偶夹灰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线)互层。底界以M16煤层顶板为界,顶界为龙潭组顶界,厚

7、110~130m。含可采煤层2层,即M10、M14煤层。1、M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3)第三段,上距长兴组(P3c)底界64m,煤厚1.2—1.52m,平均1.43m,厚度变化小,无夹矸,全区可采。2、M1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3)第三段,上距M10号煤层34m,煤厚1.60-2.50m,平均厚度2.01m,厚度变化小,结构较简单,局部有一层厚0.04~0.30m的夹矸1层,为灰色粘土岩及棕灰色高岭石泥岩。全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