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8861
大小:4.38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1-17
《《滇西城镇群规划》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文 本(公示稿)目 录第一章总则5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5第三章目标与战略7第四章滇西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10第一节空间结构规划10第二节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11第三节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14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7第五节城乡空间开发建设指引20第五章滇西城市群支撑体系规划21第一节综合交通设施规划21第二节给水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排水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电力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通信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节人文环境体系规划26第
2、八节环境保护规划29第六章空间管制和重点空间规划指引30第一节重点发展及控制发展地区30第二节空间管制分区政策30第七章次区域及重点空间规划导引32第一节大理都市圈空间规划导引32第二节隆腾芒都市圈空间规划导引34第三节沿边经济发展带空间规划导引36第四节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空间规划导引37第五节跨行政区重点协调发展规划导引39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40第六节近期建设重点40第一节近期城镇体系规划42第二节近期交通设施建设规划43第三节近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44第四节近期社会设施建设规划原则44第九章机制与政策保障45第一节政策引导机制45第二节法律保障机制
3、47第三节机构建设机制48第四节制度建设机制49第五节规划协调机制49第六节反馈及评估机制50第七节其他机制保障50第一章总则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
4、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3(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
5、2030)》(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第一条规划期限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国土面积合计68015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第二层次:包括大
6、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第三条规划原则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2、统筹协调5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
7、城镇发展水平。3、因地制宜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4、特色发展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5、集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坝区优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与结构效率,鼓励城镇建设利用地质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地,少占平坝耕地。改变能源消费方式,逐
8、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