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ID:25217493

大小:1.46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1-18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_第1页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_第2页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_第3页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_第4页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应力与应变应力-应变试验与试验曲线增量弹塑性理论弹塑性本构模型示例1应力与应变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不变量偏差应力偏差应力不变量主应力空间与八面体平面八面体法向应力八面体剪应力应变与应变增量应变状态体积应变增量偏差应变增量2应力与应变试验与试验曲线常用的试验方法各向等压固结试验试验曲线正常固结粘土超固结粘土3增量弹塑性理论弹性增量理论以弹性模型与泊桑比表达以剪切模型与体积模量表达塑性增量理论破坏面:破坏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上形成的面Tresca破坏条件Mises破坏条件Mohr-Coulomb破坏条件Drucker-Prager破坏条件屈服面:定义:特征理想简单塑性

2、材料:材料进入屈服状态,就可以认为材料破坏了,屈服面与破坏面重合加工硬化材料:屈服应力随荷载的提高与变形的增大而提高,因此屈服面不同于破坏面,不是一种固定的面加工硬化当材料中的应力状态处于某一个屈服面上时,如果因加荷使它发生超越这个屈服面的应力变化,就会在材料中同时引起新的弹性与塑性变形,形成新的屈服面。加荷使屈服面膨胀、移动或改变形式,这些改变取决于材料的应力历史与应力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软化)等向硬化:屈服面大小不同运动硬化:屈服面位置发生移动屈服面的数学表达式帽子模型屈服面的数学表达式(p-q平面)双屈服面pq12M0流动规则定义:也称正交定律,是确定塑性应变增量各分量间

3、的相互关系,也即塑性应变增量方向的一条规定假定经过应力空间任一点M,必有一塑性势面,这个面在p-q平面上将成为一根塑性势线流动规则规定上述任意点M处的塑性应变增量与该点处的应力存在正交关系或假定经过应力空间任一点M的塑性势面包含两部分则M点处的塑性应变增量为或或塑性势面的确定:通过三轴试验,找出试验曲线上任何一点处的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在p-q平面上画一箭头代替方向,连接箭头方向形成流线(虚线),与这组流线相垂直的一组实线即为塑性势线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屈服轨迹与塑性势线重合,则为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否则为不相适应的流动规则加工硬化规律定义:确定一个给定的应力增量引起的塑性应变增量的一条规则

4、假定:硬化参数A的确定假定1:假定2:假定3:假定3:弹塑性模量矩阵总应变增量:4弹塑性本构模型示例E-V弹性模型K-G弹性模型南京水科所模型剑桥模型KW模型LD模型罗威剪胀模型E-V弹性模型假定常规三轴试验曲线为双曲线邓肯张建议:起始弹性模量:切线弹性模量:加卸载弹性模量:起始泊松比:切线泊松比:K-G弹性模型假设应力应变关系K的测定试验方法:各向等压固结试验试验曲线:e-pG的测定试验方法:p为常数的三轴压缩试验南京水科所模型应力应变关系或f1函数的选择试验方法:各向等压固结试验、常规的单向固结试验与n=q/p为常数的固结试验,得到e-p曲线,对于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黏土或松砂,这组

5、曲线绘在e-lnp坐标系上可得到基本相互平行的直线曲线表达式:f1函数表达式:或f2函数的选择试验方法:采用p为常数的三轴压缩排水试验试验曲线(双曲线):f2函数(不考虑软化现象)f2函数(考虑软化现象)应力-应变增量公式剑桥模型物态边界面正常固结的饱和重塑黏土的孔隙比e和它所受的力p与q之间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在e-p-q空间中就形成了物态边界面原始各向等压固结线AC(VICL)VICL表达式:VICL回弹曲线:临界物态线EF(CSL):破坏状态线,在这种状态下土体将发生很大的剪切变形CSL在p-q面上投影表达式:CSL在e-p面上投影表达式:弹性能与塑性能单位体积土体应变

6、能假定1:可以从各向等压固结试验中的回弹曲线求取,则由得:假定2:一切剪应变都是不可回复的假定3:能量方程屈服轨迹在e-q平面上的投影“湿黏土”是加工硬化材料,符合相适应流动规则VSC曲线代表经过S点的屈服轨迹在p-q平面上的投影该屈服轨迹在e-q平面上的投影落在一根各向等压固结回弹曲线上,即:屈服轨迹在p-q平面上的投影(VSC)假定一正交定律能量方程由:得:屈服轨迹在p-q平面上的投影屈服轨迹在p-q-e空间的位置与形式屈服轨迹在e-q平面上的投影屈服轨迹在p-q平面上的投影物态边界面的形式屈服轨迹沿着VICL线或CSL线移动所产生的曲面为屈服面,即物态边界面沿VICL线移动屈服轨

7、迹在e-q平面上的投影屈服轨迹在p-q平面上的投影由:得:物态边界面形式一沿CSL线移动CSL线由:得:回弹曲线物态边界面形式二能量方程积分应力-应变关系公式能量方程物态边界面由:得:剑桥模型KW模型静力与动力三轴试验采用广义Mises破坏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流动规则f=g或采用相适应的流动规则f=g三向等压固结试验求关系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求关系应力-应变关系由:得:LD模型赖特与邓肯对密砂与松砂进行真三轴试验,证明砂的破坏条件不受第二主应力的影响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